“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每逢端午时节,大江南北的龙舟竞渡总能点燃人们的热血豪情。这项传承两千余年的民俗活动,起源于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却在岁月长河中演变成中华民族团结拼搏的精神象征。屈原投江明志的悲壮故事,赋予了端午节独特的精神内核。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与体育人永不言弃的信念不谋而合。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每一桨划破水面的瞬间,都是对先贤风骨的致敬。
端午佳节期间,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推出“龙腾端午 舟载千秋——端午体育文化珍藏展”,通过百余件跨越清代至21世纪的龙舟主题文物、赛事纪念品及体育文献,全方位展现龙舟文化从宫廷盛典到全民竞技的千年演变历程,为观众呈现一场“可触摸”的体育文明盛宴。
历史溯源:宫廷龙舟与民间竞渡的千年交响
![]()
清代龙凤三舟皇帝巡游十六人物广彩大碗
以清代龙凤三舟皇帝巡游十六人物广彩大碗釉上彩绘技法复刻皇家龙舟巡游盛况,碗心三艘龙舟首尾相衔,舟上龙凤纹饰金碧辉煌,十六名人物或击鼓、或执旗,生动再现清代帝王端午龙舟巡游的恢弘场面。
![]()
清代龙舟竞渡玉牌
清代龙舟竞渡玉牌以和田玉雕琢出桨手劈波斩浪的动态,玉质温润与线条刚劲形成强烈对比,彰显古代工匠“以玉载道”的艺术追求。
![]()
民国影像定格市井龙舟
两张泛黄的民国时期划龙舟比赛老照片,一帧捕捉了江南水乡百姓赤膊划桨、两岸观众呐喊助威的热烈场景;另一帧则聚焦赛前祭龙仪式,龙头高悬、香火缭绕,凸显龙舟竞渡与民俗信仰的深度交融。
时代印记:从地方赛事到国际舞台的体育跨越
![]()
1951年重庆市第一届端午节水上体育运动大会优胜纪念章
1951年重庆市第一届端午节水上体育运动大会优胜纪念章以“优胜纪念”四字铭刻新中国龙舟竞技化的开端。奖章背面“重庆市第一届端午节水上体育运动大会”字样虽已斑驳,却见证了龙舟从民俗活动向现代体育赛事转型的历史性一步。
![]()
1973年“友谊杯龙舟赛优胜奖杯”
该奖杯以透明琉璃塑造龙舟破浪之姿,杯身镌刻“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字样,折射出特殊历史时期体育外交的智慧。
![]()
台湾中正杯龙舟赛纪念徽章
该纪念徽章以金红配色勾勒龙舟腾空,背面“中华民国龙舟协会”铭文与大陆展品形成跨越海峡的时空对话。
![]()
1992年北京中国龙舟协会惠存”龙舟之光“金属盘
龙舟之光金属盘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更是龙舟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实物资料。它反映了当时龙舟运动在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蓬勃发展态势,体现了龙舟协会对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2000年澳门特别行政区龙舟代表队敬赠的“增进友谊”锦旗,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惠存”
该锦旗边缘穗带飘扬,“增进友谊”四个大字端庄大气,凸显了两岸体育人希望通过体育赛事促进交流、加深情谊的共同愿望。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惠存”字样,清晰而庄重,体现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龙舟代表队对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尊重,成为两岸体育交流的温暖注脚。
文献与器物共证龙舟崛起
![]()
1983年河北美术出版社《赛龙舟》宣传画
该宣传画以浓墨重彩描绘“百舸争流”场景,画中龙舟龙头高昂、桨影翻飞,远处山峦层叠、云雾缭绕,将竞技激情与山水意境融为一体。
![]()
新中国初期山西龙舟宣传画
该宣传画则以孩童骑龙击鼓、舟载瓜果的童趣画面,展现龙舟文化扎根民间的生命力。
从帝王龙舟到全民竞技,从市井喧嚣到奥运殿堂,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对传统的致敬,更是一曲对体育精神的礼赞。端午假期,让我们相约北京祥体育博物馆,在文物与光影中触摸龙舟文化的千年脉动,在桨声与呐喊里感受“团结、拼搏、超越”的中华体育之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