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海域分布着大约12000座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一个此前鲜少被讨论的问题正被许多人提及,并可能在未来数年引发危机:当海上钻井平台达到其使用寿命时,人类该如何处置它们?
这些平台的运营寿命通常为20至40年。业内专家认为,在未来十年内,数千座此类平台将面临退役。根据学术期刊《自然》2024年的一份报告,墨西哥湾约有1500座钻井平台已运营30年,而北海1500多座钻井平台的平均运营时间也达到25年。到2035年,亚太地区还有2500座钻井平台需要退役。
海上钻井平台可承受极端海洋条件,并同时容纳数百人,其规模、技术复杂性和位置使得拆除它们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全球最大的钻井平台是位于俄罗斯太平洋的“Berkut”石油钻井平台,重约20万吨;位于距新奥尔良海岸130英里处的“Petronius”钻井平台,高610米,作为建筑其高度可位列全球第四高。
石油钻井平台的退役会带来物流、财务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油井枯竭后,企业需清除设备、封井,并将所有基础设施从海底移除。其中,封井成本最为高昂,需清理井内并用低渗透性材料(如水泥混合物)填充,这一过程成本极高。预计到2045年,全球每年用于退役石油钻井平台的支出将达到130亿美元。
据Nature Energy杂志报道,2023年,墨西哥湾仍有1.4万口闲置油井未封堵,解决问题预计耗资300亿美元。
2017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海岸的“Platform Holly”石油钻井平台(该平台曾因45万加仑漏油事故闻名)退役时,封井成本高达3.6亿美元,导致其运营商Venoco公司破产,后者迅速放弃了该平台,并迫使当地州政府承担了大部分退役费用。在州政府资助的退役程序启动七年后,该平台上30口泄漏了剧毒硫化氢的井眼终于在2024年9月被封堵。
一般而言,企业对退役平台有四种处理方式:遗留、掩埋、回收或再利用。退役石油钻井平台的处置方式部分取决于其所在位置。例如,在北海,企业必须彻底拆除退役的基础设施。然而,尽管此举初衷是减少环境影响,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质疑拆除平台是否弊大于利。一些人士警告称,这些钻井平台实际上是当地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 “天然礁石”,并被认为有助于恢复一些濒危物种而备受赞誉。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典型的八脚平台可以容纳12,000至14,000条鱼生存。
美国安全与环境执法局通过 “钻井平台变礁”(Rigs-to-Reefs)计划,将600多个平台改造成人工鱼礁生态系统。据该局介绍,人工鱼礁通常包括两种方式:将平台拖到选定的鱼礁区域,然后将分离的礁石放置在其一侧;或者将平台从海平面下大约26米处切断,然后将分离的平台顶部放置基座旁的海床上。尽管将退役钻井平台改造成人工鱼礁的做法很受欢迎,学界对其生态效益仍有争议,因为平台在吸引其他地方的海洋生物的同时,也会使海洋生态系统暴露在有害物质中。
业内专业人士越来越多地寻求重新利用石油平台。近年来,一些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脱颖而出,包括将其改造成海上风力涡轮机、碳捕获设施和清洁制氢工厂。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美国海军分别尝试将石油钻井平台改造成火箭发射台和导弹防御系统。此外,钻井平台甚至进入了艺术和娱乐领域,平台被改造成艺术装置、博物馆以及游乐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