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凡
少年儿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是整个社会最大的心愿。在上海,上海孩子的幸福,不仅表现在物质上,更多则体现在孩子们享受的顶级社会公共服务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5月,上海有171座博物馆,涵盖历史、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有99家美术馆;239家公共图书馆。丰富的展览、藏书和活动成为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上海的孩子,切切实实的是赢在了人生成长的起跑线上。
1.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展览是上海孩子享受的顶配公共资源。
独立自信、见多识广是上海孩子的典型特征。这一切都得益于上海这座海纳百川、大气谦和城市的文化氛围,得益于他们成长于国际化大都市接触到的丰富文化资源和多元化概念。博物馆是人类文明保护和传承的殿堂,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博物馆资源是各时代留存下来的优质资源。
每年上海大大小小的展览数不胜数,不少都是国际一流的大展。
![]()
今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一场艺术盛会—“印象.派对”,展览汇聚了世界150年来众多的印象派巨匠的作品,从库尔贝、马奈的启蒙,到莫奈、毕沙罗、西斯莱等的户外写生,再到赛尚、凡.高、高更等对光影色彩的理解运用,展现百余年间追逐光与影的盛宴。
展品大多来自于日本POLA美术馆历年珍藏的印象派及当代现代派艺术精品,莫奈的画作多达六幅,十分珍贵,难得一见。这一展,观众不仅看到了群星辉映的优秀作品,还了解了150年间的西方艺术史。在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中,不仅看到了毕加索的作品,还看到了刘海粟、常玉、潘玉良等等东方作品,依然保留着留白的东方韵味。
展馆的中英文讲解,对照作品,专业精准,便于理解,是真正的艺术享受,策展人还贴心的讲述作品的背景,及如何欣赏作品。孩子看一个展,远比课堂里的艺术课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在展馆看展发现,比如浦东美术馆,每当下午四点半,会有许多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学习。原来为了方便学生观摩学习,每逢重要大展都延期至晚上9点半。看到看展的孩童手持笔记,认真欣赏记录,真心羡慕他们,也为他们高兴,没有辜负爱他们的社会,在花样的年纪享受着人间美好。
![]()
目前上海博物馆携手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正在举办一场“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最新考古发现,令人震撼的文物95%都是首次来到亚洲。可以看到最早的文字、城市和国家,以及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复杂的文明融合。看后一定会激起孩子深刻的思考和研究的冲动。
大展还在继续,您不想带孩子也来感受一下吗?
孩子们参观博物馆有利于拓展认知广度、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综合素养、构建文化认同。
2.图书馆和科技基地是上海孩子的资料库和创新工作室。
上海图书馆是全亚洲最大的单体图书馆建筑,它的外形像一颗多角度切割的钻石,熠熠闪光。周边是茂密的森林,坐在阅览室内,满眼葱绿,每一本图书都内置芯片,查找书籍十分方便。上海图书馆还专门设有8000平方米的少儿图书馆,是上海儿童文学基地,聚焦儿童文学资料的收集,满足儿童的阅读所需。
![]()
阅览室中有一组《鸟飞了》的艺术展品,一群白色的小鸟从书本中腾飞,自由飞翔,像极了可爱的少年儿童,在书本中吸取丰富的知识,思绪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自己身边的贴心好朋友,迷茫时激励,痛苦时安慰,“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阅览室里和一样喜欢读书的人在一起,相互感染,相互激励,带孩子去图书馆,培养阅读习惯,是性价比最高的优质教育。
上海各家图书馆还设有专门的专题文献积累。它是吸引孩童们开展主题研究,进行学术探讨的创新基地。比如明复图书馆就是石库门主题研究文献的集中地,上海图书馆是地方文献资料中心等等。一座图书馆胜似一所专业大学,它引导着孩子们的专业兴趣和爱好,和孩子们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最近在一家名为“趣看”的“参与式美术馆”内,一场“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正在展出,通过手稿、图纸、档案、影像、录音等珍贵资料,将梁思成、林徽因在中国建筑领域的学术成就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体验,在孩子们的动手参与中,或许在心中已燃起做一名优秀建筑师的小梦想!
![]()
上海孩子更为幸运的是:上海市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园区高校、科研院校向中小学生开放,传播前沿科技信息和成果,并引导学生以基地为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北斗导航基地、C919大飞机等向中小学生开放,在孩子们的心田,洒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奋斗之情。
3.时尚魔都是上海孩子生活美感的沉浸式培训中心。
都说上海的孩子精致优雅时尚,似乎他们天生有对颜色、形状的敏锐感觉。其实是从小在上海时尚大都市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沉浸式培养下,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索培养出的感觉。
今年4月,一位老同事来上海,约我一起去看一场“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展览。这位现代设计师之父曾立下壮志:要用美去改变世界,乃至更多。一生都在探索在工业革命带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后,将艺术和技术结合,主张自然主义美学,为大众创造美观而实用的物品,将艺术思想运用于在日常生活中。
他和伙伴们用来自不同文化的动植物图案丰富自己的作品,尤其推崇来自东方的艺术与手工艺,欣赏中国、日本等东方乡村的和谐生活状态。一块块用小鸟、花朵和和植物叶子布局的色彩和谐的布料,一只只美观的花瓶,其中有一只使用中国的釉彩和工艺以及中国龙传说制作的花瓶,还有一门1916年制造的衣柜面,柜面上一深一浅,两颗植物拥抱在一起,体现着动态交织的自然美感。
那天并不是周日,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孩子,孩子们很快乐,校服很美,和“与美为期”的展览图十分的和谐,我静静地把美好的瞬间收入了镜头。
![]()
在上海,家门口的公共文化馆长年累月的不断举办着艺术讲座等美的活动,将美的艺术传授给居民朋友们,很多家长都带领孩子们一起参加。比如吴昌硕纪念馆,全年不断地展示吴昌硕的书画真迹,通过讲座、中国传统节日的体验活动、篆刻艺术的开展,把艺术教育贯穿于每一个活动当中,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吴昌硕的字画真迹,让你的眼睛享受到顶级的美好,从字画那种力透纸背的厚重感、古拙感,体验到“金石之气”,这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感受。
在周末的篆刻体验中,孩子们自带篆刻工具,在刀与石的碰撞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清风入怀”的惬意与自在,感受“半塘秋水一房山”的宁静美好。
![]()
兴趣在探索中激起,在快乐中得以坚持,在享受中感受成长的美好。
祝少年儿童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作者简介
王凡,长期从事财务管理和经济监督工作,正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近年来为身边文化氛围所熏陶和感染。生发出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学习中国传统水墨,陶冶情操。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