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秦始皇平定天下后,觉得“王”这个称呼不够彰显自己的功绩,于是重新拟定称号。有人提议,既然他的功绩和德行超过了上古的三皇五帝,那就叫 “皇帝” 吧。虽说秦朝只传了两代君主,但“皇帝”这个称呼,却被后世沿用,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的最高头衔。
那这所谓的三皇五帝究竟都是谁?又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呢?中国古人讲述历史时,有个习惯,喜欢凑数。像1、3、5、7、9 是阳数,2、4、6、8、0 是阴数,常常凑阴不凑阳,所以带 3、5、7、9 这些数字的说法特别多。比如天下九州、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商武三代,就连写诗也大多是五言、七言为主。
在历史上,战国七雄是真实存在的,齐、楚、秦、燕、赵、魏、韩,各个实力都不弱。可春秋五霸明显是凑数的,所以“五霸都是谁”一直存在争议。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是真正正式称过霸的。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只能算是有称霸之实,宋襄公就更别提了,连争霸的资格都勉强。
三皇五帝也是如此,三和五都是凑出来的,所以说法一直存在争议,而且“皇”的候选人特别多,“帝”相对少些。
为啥说“皇”太多呢?古书中三皇的候选人那可太多了。最常见的说法是燧人、伏羲和神农。燧人发明钻木取火,伏羲教人结网捕鱼,神农尝百草探寻草药,他们都是文明的奠基者,功劳极大,因此被尊称为“皇”。
但咱们的生活可不止取火、捕鱼、种庄稼、寻草药这些方面呀。所以除了燧人、伏羲、神农,还有不少“皇”的人选。燧人、伏羲、神农只是《尚书大传》里的说法。要是说发明取火是大功德,那教人造房子呢?有了房子,人们才有安全感,才有了不动产。在《庄子》里,三皇没有神农和伏羲,除了燧人,另外两位是有巢氏和知生氏。知生氏教人生产,差不多顶半个神农和伏羲,有巢氏则是教人建造房屋的“皇”。
既然建造房子是大功劳,那造人呢?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这功绩可比燧人、有巢氏大多了。所以《补三皇本纪》就把伏羲、女娲、神农列为三皇。而且同一件事可能不止一人做过,比如发明钻木取火的,除了燧人,还有祝融。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也是南方楚人的始祖。《白虎通义》就认为伏羲、神农、祝融是三皇。
既然火神祝融能成为三皇,水神共工为啥不行?《通鉴外纪》就把伏羲、神农、共工列为三皇。这三皇的候选人已经有女娲、有巢氏、燧人、神农、伏羲、祝融、共工、知生氏8个了。还有轩辕黄帝,他平定蚩尤,发明车辆和文字,凭啥只能是“帝”不能是“皇”?《帝王世纪》就把黄帝列入三皇,和伏羲、神农并列,这下三皇候选人就有9个了。这还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没听说过的候选人还有不少呢,难怪古人也搞不清三皇到底是谁。东汉《潜夫论》就说,世间流传的三皇五帝说法,大多把伏羲、神农当作三皇,剩下一个,有人说是燧人,有人说是祝融,还有人说是女娲,到底哪个对,实在不好说。
五帝的候选人也不少。最常见的版本出自《史记》,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但要说功绩,颛顼和帝喾基本就是过渡性人物,尧舜也不过是因禅让有美名罢了,和黄帝比起来,实在差得远,这也是有人把黄帝列入三皇的原因。
除了这5个人,五帝至少还有三位候选人,就是太昊、少昊和炎帝。太昊就是伏羲,《汉书・古今人表》说“太昊帝伏羲”。炎帝也确实有资格列入五帝。按《史记》的说法,他既是神农氏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黄帝之前的天下共主。少昊是黄帝的儿子,黄帝有两位嫡子,玄嚣和昌意。昌意早死,他的儿子高阳直接继承黄帝之位,就是颛顼。
据此我们不妨大胆推测,黄帝的两个儿子,昌意所在方位偏西,玄嚣则在东方。依我看,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列为五帝,实在有些不合理。我认为五帝应当是黄帝、炎帝、少昊、太昊、颛顼。但要是这么排列的话,伏羲和神农就不适合放在三皇里面了。如此一来,三皇应该是女娲、有巢氏和燧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