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贵阳,山色空蒙间浸润着历史的余韵。当古陶瓷的温润釉色遇见数字时代的科技锋芒,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博央艺术国际交流中心悄然展开。5月24日,以“构建古陶瓷交流交易枢纽”为主题的博央2025春季文物艺术品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百余位行业精英与文化学者共聚一堂,见证文物艺术品行业在文化强国战略下的创新实践。这场盛会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文脉的使命,更以数字化革新为笔,勾勒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崭新图景。
博览会首日,由贵州博央文物有限公司打造的“博央真选”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全场焦点。博央真选CEO刘坤在启动仪式上强调:“我们不仅要让收藏更安心,更要让文化‘破圈’。在学术思想的碰撞中,博览会的文化深度愈发彰显。湖南博物院原党委副书记郭学仁以“立体化文博会模式”为切口,剖析文化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曹建文则从民间收藏的规范化路径出发,呼吁建立透明可信的市场体系;而原中国嘉德瓷器部总经理刘越的分享,更将视野投向全球拍卖格局,指出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行业变革的必然趋势。
这些真知灼见,与同期举行的学术顾问聘任仪式形成呼应——37位鉴藏专家组成的智库团队,将为平台藏品甄选、标准制定提供专业支撑。正如获奖代表姜凤利所言:“规范是行业的生命线,学术力量将助力文物真正‘活’在当代。”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博览会并非孤立的行业盛事,而是产业联动的重要支点。开幕式上,北京、广州、成都等地的十余家机构与企业签约成为“城市合伙人”,标志着区域资源整合与渠道共建迈出实质性步伐。这种“平台+地方”的合作模式,既能为地方文物市场注入规范动能,也可通过艺术资源互通拓展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度。
签约仪式结束后,“大明芳华——皇帝的瓷器”专题展吸引了全场的目光,策展人罗国新以明代洪武至崇祯的瓷器演进为脉络,将官窑的恢弘与民窑的生动悉数呈现。而同步开启的明清瓷器展销会,则以更接地气的姿态拥抱大众:从千元级的民窑青花到百万级的官窑珍品,上万件器物经严格筛选后亮相,让不同层级的收藏者都能在此感受“淘宝”的乐趣。展厅内摩肩接踵的场景,恰恰是文化消费潜力释放的生动写照。
随着博央2025春季文物艺术品博览会的持续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以规范与创新为驱动的盛会,将为文物艺术品行业开启新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