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皇帝杀兄夺位,娶自己的堂妹,把自己的生母纳入后宫,甚至仅仅是因为顾忌兄弟的才华和名气便将其毒杀,那么这样的皇帝恐怕就是“望之不似人君”,在历史上多半要得一个骂名。
但如果这个皇帝9岁为将,15岁率八百亲兵大破数千铁骑,还打破士族门阀对官场垄断,重用寒门子弟为官,还从豪强门阀手中分土地给平民,使破败混乱的经济得以恢复,那史书又该如何评价他呢?
既是昏君,又是明君,这位皇帝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的第五位皇帝,宋孝武帝,宋世祖刘骏。
作为刘宋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刘骏本该是“出生在罗马”,但实际情况却是他“出生似牛马”。
虽然说他五岁时就被封为武陵王,且食邑两千户,可他父亲对于他几乎是完全不重视,他大哥刘邵因为是长子受宠,二哥刘濬因为长相受宠,四弟刘铄因为才华受宠,而他则是完全不受宠了。
刘骏不受宠到什么程度呢?他在九岁就任征虏将军,湘州刺史,被父亲派去总督湘州诸军事,兼管石头戍事务。虽然听上去好像是他父亲多重视他,但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去前线,
这几乎就是把他往火坑里推。虽然日后他的官越做越大,持使节、都督南豫豫司雍并五州军事、南豫州刺史、秦州刺史、抚军将军,但这都改变不了他被扔到前线的事实。
把一个孩子扔到战争最前线,这恐怕很难说是宠爱的表现,但刘义隆完全没想到的是,刘骏虽然年龄很小,但本事却不是一般的大,襄阳两年就变成了大粮仓,还收编北方流民与义军组成了实力强大的“荆雍兵”。
在十五岁时刘骏被调任为雍州刺史,要求他率兵镇压雍州境内的蛮族作乱,结果仅三年多他就平定了蛮族之乱,还为刘宋政权增添了近十万人口。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岁时他遭遇过北魏大军入侵,数千北魏骑兵日常南下打秋风,而刘骏手中此时能调动的仅有八百亲兵。
正常来说刘骏应该是一败涂地,结果是他刘骏用狂猛的反突击击退了北魏骑兵,以至于北魏哀叹:“此子若长成,必为劲敌!”
从此之后,刘骏就成了刘宋政权的“救火队长”,堪称是“为人一块砖,哪用往哪搬”,只不过他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父亲就很尴尬了。
比如说在公元450年,北魏皇帝拓跋焘率兵来犯,他封诏袭击汝阳,斩杀魏军三千人,但后因北魏兵马反扑而寡不敌众,不得不撤回,结果刘义隆反倒以此为由将其降为镇军将军,可见刘义隆是都不待见刘骏。
然后,刘义隆就因为自己的愚蠢送了命,他当做掌上明珠的长子刘邵在公元453年二月发动叛乱夺位,刘濬和刘铄也附逆作乱,刘义隆在就因识人不明丢了性命。
而远在前线的刘骏则是身在巴口征讨叛逆,若非部下从建康返回后报告刘邵弑父夺位,刘骏都不知道自己亲爹已经死了。
毫无疑问,以刘邵残暴的为人,统兵在外的刘骏就是其下一个目标,刘骏若不想死就得起兵反抗。面对生死危局,刘骏光速做下了决断,以讨伐叛逆的名义起兵。
刘骏发檄文痛斥刘邵是“千古未有之大逆”,随后举兵讨伐刘邵,而各处兵马也先后响应。
刘邵平日素无德行,夺位后又疯狂屠戮异己,导致刘邵很快就失了人心,刘骏的兵马只用了两个月就打到了建康城下。
此时,刘骏抓准机会登基称帝,随后挥师猛攻建康,不足一月就攻破建康,刘邵、刘濬都为其所杀,刘铄及早归降才免于被杀,原本可能将刘宋政权拖入灭亡的内乱早早结束。
那么,作为皇帝的刘骏会是个明君吗?刘骏很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继位后他迅速宣布大赦天下,赏赐宗室、文百官和将士之余,还向老迈、孤寡、伤残民众发放米粮,因朝政混乱拖欠的税负等也一并免除,还着手削弱藩王宗亲的权力。
这一举措帮助他以最快速度稳定了局势,同时还尽可能的团结了大多数人,确保因刘邵引发的混乱不会出现扩大,尤其是镇压那些欲效仿刘邵之人。
此外,刘邵还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改革的重点直指经济、土地和门阀。刘宋政权因北魏不断南侵而经济衰败,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更是混乱无比,导致经济进一步下降,刘骏因此下令重铸“四铢钱”,通过规范钱币规格的方式初步稳定了混乱的经济。
同时,他还派出官员重新丈量土地,使世家豪强手中的土地能够返还给平民,并将其手中的佃户变为登记在册的户籍人口,一举解决了土地兼并和户籍人口减少两大问题。
当然,仅仅是削弱世家门阀的经济实力和减少其佃户数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世家门阀的势力,如要更进一步的削弱就必须削弱其在朝堂上的控制力。
为此,刘骏又开始启用寒门子弟,通过一系列官制改革,成功从制度上削弱了世家门阀的势力,还提拔寒门子弟,选贤任能,形成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
可以说,刘骏作为一个皇帝无疑是优秀的,于国于民都有大功,称其为明君毫不为过。但刘骏的私德多多少少可能存在点问题。俗话说兔子都不吃窝边草,但刘骏却把自己皇叔南谯王刘义宣的女儿纳入后宫,也就是和自己的堂妹搞到一起了。
而且刘骏还经常带着妃子留宿在自己母亲的房内,所以民间也盛传他违逆人伦,把自己母亲也娶了。
除此之外,刘骏多少也有些睚眦必报,刘铄曾经依附刘邵,后向刘骏投降以求保命,但刘骏恐其作乱将其毒杀。
而对于自己臣子们刘骏也不见得多尊重,根据相貌其绰号算是轻的,更别说让老臣跳舞结果导致老臣摔断腿,或是让宠幸的奴仆手持棍棒殴打群臣了。
至于晚年他突然变得居功自傲,大兴土木、生活奢靡等等,都只能算是“昏君”的一般操作。
由于刘骏的种种行为太过惊世骇俗,所以北魏史官就把这些事大书特书,称他的种种作为是“禽兽之行”,这也让他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昏君。
但从其登基后的诸多政策来看,刘骏仍旧不失为一个明君,尤其是他濒死时还挂念百姓,下诏要求开仓赈灾。
只能说,历史人物往往都是复杂的,昏君和明君都可能是一个人,具体如何评判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