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海南要建新机场的消息被到处转发,内容为东方机场力争2025年开工建设。这其实算不上新闻,因为海南的机场规划一直是“一主一次,两支一货”,这里的货就是东方机场。
我个人认为海南并不需要这么多机场,“两主一支”三座机场完全足够。建成多年的博鳌机场,航班寥寥,年旅客吞吐量尚不足100万人次,对海南的航空运力,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这或许就是东方机场的前车之鉴。
对海南来说,目前更重要的是港口。飞机运人,港口运货,港口正是海南经济脱虚向实的基础。
海南港口布局,你了解吗?
实际上,海南在建和规划的港口项目有很多,并且这些项目都不是简单的改扩建,大部分都是从0到1或者从1到10的重大升级。
海南目前有“两大三小”5个港口,即洋浦港、海口港、三亚港、八所港、清澜港。另外金牌港、乐东港也在建或待建,未来可能是7港布局。
就拿东方市来说,不久前开工的八所港高排港区,新建1个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这是东方市史上首次有如此高规格的港口,项目总投资36.5亿元,由于事涉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有海南湖南两地领导参加。
这样的大项目开工,其热度却远不如八字还没一撇的东方机场,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对虚名的热衷。
此外,临高金牌港也已开工,将主要用于装配式建筑所需原料如水泥、钢材等的运输。三亚港、清澜港也在扩建,感兴趣的朋友可留言交流。这里重点说说洋浦港和海口港。
洋浦港
洋浦港由洋浦、神头、后水湾三个港区组成,规划码头岸线长约44公里,陆域面积约24平方公里,可形成约146个泊位。预计到2035年,洋浦港吞吐量将达到2.25亿吨,集装箱1200万标箱。
什么概念呢,这个数字,集装箱吞吐量能排进全国港口前10。
洋浦港的运营方主要包括中远、国投两大央企,以及各石化企业(运营本企业专用码头)。据悉,洋浦港谋划了港航项目27个,预计总投资超600亿元。
海口港
海口港由秀英、新海、马村三个港区组成,规划港口岸线22.96公里,泊位92个,陆域面积5.65平方公里。规划预测2035年海口港货运吞吐量为1.87亿吨,海峡客滚旅客运量3800万人次,车辆运量750万辆次,邮轮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
根据规划,在秀英港区逐步淡出货运后,马村港区将成为海口港的核心港区,新海港区则主要负责琼州海峡客货滚装运输以及铁路轮渡功能。
马村港区集装箱规划运能仅250万标箱,与秀英港区现状相当。同时,基于环保理由,新版规划还将花场湾及其以西的码头泊位全部砍掉。这说明,从规划意图上,马村港区基本是秀英港区的平移,较为保守。
不过,马村港区有靠近大城市的天然优势,居民生活物资走马村港成本更低。同时,美安、马村等制造业园区的发展,也将为马村港区带来不断增长的货流。
海南西部工业走廊
今天,海南的整体经济布局已非常清晰,那就是“东服西工”。
东部以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使命,发展旅游业、服务业、数字经济等;西部以新型工业化为使命,发展制造业等实体经济。
港口,正是工业的基础,工业的发展,又推动港口不断扩大,一旦突破临界点,形成规模优势,就势不可挡。
在洋浦,这种优势正在形成,也因此,洋浦的石化新材料产业、粮油等大宗商品加工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24年,儋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19.2%,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难能可贵。
随着秀英港货运向马村港迁移,在马村至美安的海口澄迈交界片区,也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希望两地能统筹规划,形成合力。
无工不富,海南错过了工业化,不能再错过新型工业化。以港产城融合发展驱动的海南西部工业走廊,正是海南经济脱虚向实的主力军。
最后再说一下机场。海南作为一个海岛,机场港口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把一半以上的海岸线用于机场港口建设,对海南是很好的借镜。这也是我痛惜三亚红塘湾海上机场夭折的原因。
海南的机场,眼前最着急的不是在西部建新机场,最重要的还是三亚机场扩建,至少再建一条跑道,或者尽快建三亚新机场。同时,我也建议儋州东方机场重新选址,二合一统筹规划。
(作者:魏华子。如果你也对海南自贸港政策、规划、经济、产业感兴趣,请关注“华语天涯”账号,我们将第一时间提供专业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