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武汉海底捞“化身地摊”的视频新闻引发热议。
这家以优质服务著称的餐饮巨头,走进武汉街头摆摊,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地摊经济因大品牌的加入而变得“高大上”;但我却忧心忡忡:当海底捞这样拥有资本、品牌和供应链优势的企业进入地摊市场,那些靠摆摊谋生的普通商贩将何去何从?当富人也开始盯着穷人碗里那三瓜两枣时,穷人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对于海底捞来说,地摊收入不过是锦上添花;但对普通商贩而言,每天的微薄收入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生活的支柱,是老人的赡养费、孩子的补课费,甚至是病人的救命钱。
诚然,法无禁止便可为,法律并未禁止大品牌与小商贩同台竞争,但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应当避免挤占底层商贩的生存空间。这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对社会公平的尊重。
赚钱的机会固然很多,但并非所有钱都该去赚!
去年,我在新加坡考察时发现,当地餐饮市场管理颇具启发:新加坡的餐饮分两类:高端餐厅多位于邻里中心或购物中心,而价格亲民的美食则集中在食阁。
食阁类似于我们的地摊市场,但管理规范,摊位或铺位固定,卫生整洁,且多由低收入群体经营。政府不收税,只收取极低的摊贩管理费,还提供统一保洁服务。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明确规定高端餐饮品牌不得入驻食阁,以保护小商贩的生计。这种政策体现了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怀,也为企业树立了社会责任的标杆。
今年四月份,我第四次到越南,地摊文化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在胡志明市和河内的夜市中,小商贩的摊位充满烟火气息,政府对他们的态度总体包容。我仅见过一次政府在庙前驱赶售卖玩具的商贩,原因不明,但整体而言,越南政府理解小商贩的艰辛,给予他们足够的生存空间,我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谈到越南的地摊文化。《
反观国内,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却常以“整洁”或“秩序”为由驱赶商贩。城市固然需要美观,但如果底层民众的生计无着,这样的“美”又有何意义?真正的美,应当是让老百姓活得有尊严、有希望。
然而,现实中,资本的力量正在逐渐侵蚀着底层民众的生存空间。
除了海底捞的地摊下沉,近年来的“钱大妈”、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凭借资本优势开设数千家门店和提货点,重创传统菜市场,许多小商贩因此倒闭。这些企业在拓展初期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却在挤垮竞争对手后以高价垄断市场,类似美团、饿了么的套路,最终让农户为其打工,并坑害着消费者的利益。而他们重创的还是那些摊贩,要知道,每一个摊位,都支撑着一个家庭的负担。
同样,武汉的百度无人出租车、深圳的无人机配送等新兴技术,也正在让出租车司机和外卖骑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岗位原本为失业者、应届毕业生或低技能劳动者提供了谋生的机会,但如今却面临被资本和技术取代的危机。
技术本应为人类赋能、为生活创造幸福,却在某些场景下成为夺人饭碗的工具。尤其是对那些人到中年、缺乏学历和技术能力的商贩来说,改行几乎无门。有人或许会说,新岗位迟早会出现,但在出现之前,这些被取代的人该何去何从?这难道不是一代人的悲哀?也许,我们需要慢下来并反思:资本是否应该用来拓展人类的边界,而不是压缩人类发展的空间。譬如马斯克探索太空那样,而不是一味与小商小贩争利,甚至玩弄高利贷的游戏。
新加坡和越南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政府可以通过分区管理、税收减免和技能培训保护小商贩;企业则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例如通过合作或公益项目赋能底层群体。海底捞可以选择在非核心地摊区域开设快闪摊位,或将部分公益用于支持小商贩培训,避免直接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发展、和谐共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