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独居爷叔薛某,拆迁补偿了4套房,从此人生开挂。在他人的撺掇和协助下,一房多卖,非法获取首付款共计1000多万元。有了钱,这位大爷一天都没闲着,吃喝唱歌玩古董,有时候一天唱两场卡拉OK,一年唱400多场。今年2月,《老叶较真》曾视频报道过此事(前文链接)。2025年4月25日,宝山区检察院对该“一房多卖”的合同诈骗案提起公诉。
薛某是个独居老人,多年前离婚后和前妻、儿女就几乎没有了往来,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在KTV里认识了很多“朋友”。2015年,薛某将名下房子租给了在KTV唱歌时认识的祝某居住。2018年,薛某被分配到了四套动迁安置房。“把房子卖掉,钱先用起来”,在祝某和薛某商议之下,薛某开始了他的卖房之路。
![]()
因为这四套动迁安置房属于期房,还未完成建设,薛某的定价远低于市场价,这一点还是吸引了不少买家。在中介缪某的操作下,第一套房很快就卖出,但不是卖给一个买家,而是四个!在购房合同上,祝某也作为担保人签了字。短短一个月,薛某收到了100余万元首付款。突如其来的一大笔钱让薛某昏了头,有了这样一大笔钱后,薛某的退休生活明显“丰富”了起来,除在太仓买了一套养老用房外,他开始频繁出入娱乐场所,还跟着祝某买起了彩票和古玩,花钱如流水的日子让薛某完全忘记了他“一房多卖”的骗局终将会有暴露的那一天。
![]()
约定的交房时间还没到,其中一个买家郭先生就发现薛某卖给他的这套房子已经有人入住,这才知道薛某“一房多卖”。但薛某既没办法把房子分给四个买家,钱也被挥霍的差不多了,表示没办法还钱。气恼又焦急的郭先生向法院起诉了薛某和祝某。法院判决后,薛某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决定铤而走险,为了偿还郭先生等几名被害人的购房款,在祝某和缪某的介绍下,薛某又将其他三套房也如法炮制分别卖给多个买家,结果可想而知,多名被害人最后陆续发现自己“钱房两空”。一开始薛某答应慢慢还钱,但在骗到钱后薛某就一直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钱早已被挥霍得所剩无几>
![]()
“我买的房子又被卖掉了,我来报案。”这天,被害人刘女士来到派出所,说她2020年就与薛某签订了购房合同,因为是动迁房,所以知道短期内无法交房。直到2024年4月,刘女士向薛某索要房屋却被各种理由搪塞,询问之下才知道薛某又将这套房卖给了其他人,对方发现薛某“一房多卖”后拒绝购买,要求薛某还钱,但薛某表示已经没钱还了,现在正在法院诉讼阶段。此时的刘女士还觉得问题不大,甚至好心地为薛某请了律师,想帮他解决问题,在刘女士和律师陪同薛某在家里整理相关材料时,刘女士发现除了这份陷于法院诉讼的合同外还有另外5份合同,内容一模一样,都是将刘女士在2020年购买的这套动迁房卖给不同买家,薛某见事情败露就交代了一切,刘女士一时接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就晕倒了。
在刘女士养病期间,薛某还一直说着要寻短见的话,刘女士担心薛某想不开还一直安抚他的情绪。后来,薛某当着刘女士的面写了一份字据,答应今后每个月归还20万元,刘女士到期找薛某要钱时,薛某又上演了一出闹剧——在家里又哭又闹,还作出一副趴在窗台上意图跳下去的模样。刘女士忍无可忍,眼看这场买房纠纷无法私下解决,这才选择报案。
经过调查,2017年至2023年间,薛某结伙祝某,以出售薛某名下4套动迁安置房为由,通过“一房多卖”的方式先后与10余名被害人签订多份购房协议,共计出售16次,骗取被害人购房款共计人民币900余万元,其中祝某涉案金额700余万元,缪某在明知薛某和祝某“一房多卖”的情况下,仍然介绍多名被害人与薛某签订购房协议,骗取被害人300余万元。至案发,上述房屋均未过户给被害人。
宝山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薛某、祝某、缪某结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合同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购房者要选择正规的、信用良好的房地产中介机构,提前了解购房的法律知识,防止购房被骗,对短期内无法变更产权的房屋和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期房要谨慎购买。(文中人名系化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