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热搜上有个名字让人心里发酸——演员朱媛媛抗癌五年,最终还是走了。
很多人认识她,是因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饰演李云芳,她温柔坚韧、顾家懂事,将一个普通家庭中女性的市井气息与乐观精神完美融合,塑造了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形象,或是《我的姐姐》里隐忍又无奈的姑妈。戏里演的是别人的故事,戏外她自己却默默扛了五年癌症的苦。直到丈夫辛柏青发讣告,大家才知道,原来那些年她笑着拍戏、宣传新剧的时候,身体里藏着一场无声的战争。
![]()
“拼命三娘”的抗癌路:戏比命长,人比戏真
朱媛媛这辈子,挺像她演的那些角色——不声不响,但扎扎实实。确诊癌症后,她没停工,没卖惨,就连最后一条微博还在吆喝新剧《造城者》。剧组的人回忆,她疼得厉害时就在片场角落吃药,转头又笑着对戏。有人说她傻:“都这时候了,还拼什么?”可对她来说,演戏或许就是最好的止痛药。
这五年,她拿了金鸡奖,拍了七八部戏,女儿从小学升到了中学。外人眼里她活成了“抗癌奇迹”,但只有家人知道,她偷偷吐过多少回,掉过多少头发。丈夫说,她走的时候特别平静,就像演完最后一场戏,轻轻谢了幕。
热搜下的扎心提问:我们熬夜赚的钱,够不够将来治病?
朱媛媛的故事上了热搜,评论区却多了些不一样的声儿。有人感慨“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也有人算起了账:“ICU一天八千,抗癌药一针三万,咱现在996挣的这点钱,真生了大病够打水漂吗?”
这话不假。这些年见过太多例子:月薪三万的程序员,查出胃癌后半年花光积蓄;开小店的夫妻俩,孩子一场白血病直接回到解放前。更扎心的是,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健康重要,而是被生活推着走——房贷要还,孩子要养,老板的微信不敢不回。
医院里的魔幻现实:有人过度医疗,有人看不起病
说到看病,现实更让人无奈。有人吐槽去医院像闯关:挂号排队两小时,问诊五分钟,检查单开了一箩筐。前阵子有媒体暗访,发现有的医院为了创收,让没病的人做一堆CT、抽血(这可不是瞎说)。可另一边,真得了大病的人,有的连医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都掏不起。
就像朱媛媛在戏里演的那些小人物——省停车费、捡菜叶子、为了一分钱跟人磨破嘴皮子。这些细节之所以戳人,是因为太多人从中看见了自己。
![]()
健康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话说回来,活着总不能因噎废食。见过凌晨三点的写字楼,也见过清晨六点的公园——这届打工人其实比谁都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医生总提醒我们:别等病了才养生。少吃外卖多运动,少熬夜少生气。可现实是,外卖小哥在赶时间,程序员在赶项目,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得赶着接孙子。人人都知道“预防大于治疗”,可落实起来总差那么一口气。
朱媛媛生前说过一句话:“与其怕生病,不如把每一天都过瓷实了。”这话听着像鸡汤,细想却是大实话。她抗癌时照样种花、陪女儿、琢磨角色,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写在最后:给生活按个暂停键
今晚下班,或许可以试着做三件事:
把手机闹钟调早半小时,逼自己少熬一次夜;
周末约家人去公园走走,代替躺在家里刷剧;
认真看看公司的体检套餐,该查的项目别偷懒。
钱永远赚不完,命却只有一次。朱媛媛用五年的时间告诉我们:和健康相比,很多事真的“多大点事儿”。别等到身体亮红灯了才想起,那些拼命追逐的东西,可能还不如一碗热粥、一夜好眠来得实在。
她走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好好活着,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