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天,年龄只有9岁的朱宏鑫从高楼纵身一跃,从此这个世界上就少了一名天才,但令人震惊的是,其父母离异,疑似输棋被父亲长期殴打。
而这件事也是迎来了后续,警方将其父亲带走,更多的细节曝光了出来!
他的去世是否和他的父亲有关?其父亲又为何这样对待他?
天才棋手的成长轨迹
朱宏鑫,这个名字在围棋界曾经闪耀着希望之光,他仿佛是上天赐予围棋领域的一颗明珠,在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围棋天赋。
当同龄人还在为简单的游戏欢呼雀跃时,他已经沉浸在围棋那纵横交错的黑白世界中,以超乎常人的理解力和专注力探索着围棋的奥秘。
2016 年,朱宏鑫出生,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小生命未来会在围棋界掀起波澜,他的围棋之路,宛如一部充满奇迹的传奇,在他 7 岁那年,首届 “浑南杯” 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成为了他的舞台。
赛场上,他面对众多年龄相仿但棋艺参差不齐的对手,毫无惧色,以稳健的棋风、精准的判断,九战全胜,一举夺得幼儿组冠军,那一刻,他就像一颗突然升起的新星,照亮了围棋界的一角。
同年 7 月,他更是以福建省围棋协会选手中年龄最小参赛者的身份,勇敢挑战被称为 “围棋高考” 的全国围棋定段赛,尽管年纪小,但他在赛场上的镇定自若,远超同龄人。
时光流转,朱宏鑫的棋艺愈发精湛,2024 年 7 月,第三届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上,他再次大放异彩,斩获儿童 C 组团体和个人双料冠军,他在棋盘前思考落子的模样,成熟稳重,让人难以相信这只是一个孩子。
到了 2025 年 4 月,他成功晋升业余 6 段,达到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仅仅一个月后,5 月 4 日,在 “明仕杯” 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中,他又一次夺得儿童 C 组个人冠军,一次次的胜利,一块块的奖牌,都在诉说着他在围棋方面的卓越才能。
他对围棋的热爱,源于内心深处,小时候,一部《围棋少年》的动画片,点燃了他对围棋的热情之火,从此,他痴迷于围棋,5 岁便能看懂棋谱,对围棋的理解让周围人惊叹不已。
在他心中,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像偶像柯洁一样,在围棋赛场上为国争光,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了许多汗水,每天刻苦练习,沉浸在围棋的世界中。
悲剧背后的阴霾
然而,谁能想到,在这些耀眼成绩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朱宏鑫的家庭,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生活,而他的父亲,却成为了笼罩在他童年天空的那片乌云。
据多位家长回忆,在比赛现场,经常能看到朱宏鑫父亲令人震惊的行为,只要朱宏鑫输了棋,就会遭受父亲的打骂,在众目睽睽之下,父亲会将他踹飞,或者扇他耳光,行为之粗暴,让人不忍直视。
曾经有家长看到朱宏鑫输棋后,被父亲一脚踹倒在地,孩子眼中满是恐惧与无助,而父亲却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周围的家长上前劝阻,也差点被攻击,这样的场景,在朱宏鑫的比赛生涯中多次上演。
在朱宏鑫的身上,总是带着各种伤痕,青一块紫一块的瘀伤,甚至还有疑似烟头烫伤的痕迹,在正式比赛时,他手臂上层层叠叠的旧伤新疤,仿佛在诉说着他所遭受的痛苦。
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格外瘦小,像是长期营养不良,他的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忧郁,本该天真无邪的笑容,在他脸上却很难见到。
朱宏鑫的父亲对他异常严苛,孩子放学后,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就得立即投入到围棋训练中,在父亲的观念里,比赛必须获胜,一旦输了,等待朱宏鑫的就是挨饿和毒打,而打完之后,他还得继续练习。
在父亲的朋友圈里,看不到对孩子的一丝表扬,全是苛责,即使朱宏鑫获得了多个冠军,父亲也只是关注他在比赛中的失误,在朋友圈发文批评他 “打得一塌糊涂”“不认真” 等。
这样长期的身体和心理折磨,对于一个 9 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5 月 19 日,或许是又一次输棋后对父亲毒打的恐惧,或许是长期压抑情绪的爆发,他选择了从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就这样戛然而止。
个人看法:畸形教育与家庭悲剧
这起悲剧,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其中的问题。朱宏鑫的父亲,无疑是这场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他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他所谓的 “棍棒底下出英才”,完全是一种畸形的教育观念。
在他的世界里,只看到了输赢,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人,需要的是爱、尊重和关怀,在我们的社会中,像朱宏鑫父亲这样的家长,并非个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认为只有严格要求,甚至使用暴力手段,才能让孩子成才,然而,他们忘记了,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尊严,过度的压力和暴力,只会让孩子在恐惧和痛苦中成长,最终可能走向极端。
以著名钢琴家郎朗的成长经历为例,郎朗的父亲对他的音乐学习要求极为严格,在郎朗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过严厉的督促。
但与朱宏鑫父亲不同的是,郎朗父亲的严格是建立在对郎朗兴趣的尊重和支持之上的,他看到了郎朗对钢琴的热爱,并在给予压力的同时,也给予了足够的鼓励和引导。
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时,虽然提到了父亲的严厉,但也感激父亲的坚持和付出,因为他能感受到父亲对他的爱,而朱宏鑫,在父亲那里感受到的只有恐惧和绝望。
再看另一个例子,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并不突出,甚至被老师认为是 “笨学生”,但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对他施加压力,强迫他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相反,他们尊重爱因斯坦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鼓励他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正是在这样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中,爱因斯坦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最终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不是暴力和压力,而是尊重、理解和爱,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内心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