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近日公开,美国前总统乔·拜登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且已出现骨转移。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也让这类男性高发肿瘤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与管理中,一项被许多男性忽视的检查正逐渐显示出其关键价值——PSMA PET显像。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长期以来,前列腺癌的筛查主要看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这一指标。然而,PSA缺乏特异性,其升高常见于前列腺炎、增生等非肿瘤性疾病,容易导致误判,延误真正的癌症诊断。
近年来,核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这是一种高度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基于PSMA靶点的PET显像技术,能够识别并定位体内微小的癌灶,大幅提升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与传统影像学方法如CT、MRI和骨扫描相比,PSMA PET显像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技术不仅适用于早期筛查,也适合对术后生化复发(PSA重新升高)患者进行病灶追踪,并可用于评估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帮助临床准确分期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目前PSMA PET显像在核医学
有两种检查方式:PET/CT和PET/MR
那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该如何选择?
1. PSMA PET/CT:
是全身成像的“速度版”
优点在于:
速度快:瑞金医院核医学科的Total body PET/CT设备能将上机扫描时间缩短至5分钟完成患者的全身扫描,适合肿瘤转移导致疼痛而无法耐受长时间扫描的患者。
骨骼和肺转移灶显像清晰:CT对骨骼和肺内小结节的成像非常清晰,也可以评估其他脏器的转移程度。
PET/CT的检查图
2 . PSMA PET/MR:
软组织成像的“高清版”
优点在于:
软组织分辨率高:MR对软组织的成像非常清晰,特别适合评估前列腺局部病灶、淋巴结和实质性器官,或者当PSA略高于正常上限,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能更好地结合MR多参数信息评估前列腺内轻度摄取PSMA的结节灶,帮助癌和非癌的诊断。
MR无辐射:MR本身不产生电离辐射,适合需要多次随访复查,需要短期内进行双核素显像或者对辐射敏感的群体,比如儿童。
多参数成像:MR可以提供多种影像信息(如T1、T2加权成像等),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特点。
多次显像:部分前列腺癌存在异质性(不同肿瘤细胞之间在基因、分子特征上存在差异,对同一治疗方案的反应不一样),需要联合FDG(另一种核素显像剂)进行双核素检查,这个时候PET/MR的优势就更明显了,适合在短期内完成2种核素显像剂的全身检查,从而帮助判断肿瘤病灶是否存在异质性,特别是鉴别出神经内分泌转化的前列腺癌。肿瘤异质性是肿瘤耐药、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精准治疗的主要挑战之一。
PET/MR的检查图
拜登的病例提醒大家,前列腺癌的隐匿性极高,许多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时已处于中晚期。高危人群,特别是中老年男性或有家族史者,应重视规范筛查,及时开展PSMA显像等精准影像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而PSMA PET显像及全身评估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精准分期、靶向治疗指导和疗效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广这一技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整体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前列腺癌等肿瘤的早期精准诊疗技术发展,促进多学科交流合作,由《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上海市核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PET/MR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瑞金分子影像高峰论坛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PET/MR临床应用》、《PET/MR临床应用及新进展培训班》将于2025年5月21日至5月25日在瑞金医院召开。
大会聚焦PET/MR、PET/CT、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等前沿议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深入探讨核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与创新,围绕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全链条进行学术交流。欢迎各界同道踊跃参加,共襄盛会。
撰文: 核医学科 王瑾 胡佳佳
编辑 :张子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