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药集采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报道称,上个月发生的中药集采中,出现了较多的中药注射剂。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毕竟中药注射剂曾经备受争议。
网上流传着一张图,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中药涨价却是事实。和3分钱一片的阿斯匹林肠溶片相比,现在一副中药动辄几十上百块,真的让人买单时很心疼。不过,这次我想说的是中药集采。
医药经济报报道,2024年11月,湖北医保服务平台官网发布了全国中成药联采办公室公开征求相关文件意见的通知,这意味着湖北牵头的第三批中成药集采正式官宣。根据征求意见稿,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中采购的采购周期将从正式执行中选结果之日起,一直延续到2027年12月31日。
让人瞩目的是,相较于前两批集采,本轮集采品种出现了较多的中药注射剂。据查,本批中成药集采有6个产品组共有19种中药注射剂,像喜炎平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红花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看到这个消息,真的让人吓了一跳,备受争议的中药注射剂,难道又行了?
前几年,“中药注射液(剂)”的话题在网上引起了大量关注,很多网络大V都发声反对。科学松鼠会孙正凡博士说,它试图模仿现代医学,但又根本不愿意遵守科学原则的验证,直接突破人体防御体系注入血液,把不明物质和有害物质直接送去人体核心组织里。饶毅教授也曾直言,现在有一批中药厂要大量向全国推销中药注射剂,这不仅把西医要求的科学检验绕过去,也把中医要求的不能大量推广也绕过去,这种做法是商人做法,是伪科学,是为了谋财害命。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不能太大这两点核心是没有变的,任何医疗方法都不能避免经过这两点的检验。中医界也普遍不承认这是中药。著名中医学者、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苑嗣文先生就写道,中药注射剂历史上传统中医从来不用,是一些人在搞中医现代化时弄出来的,在祸害百姓,中药注射剂与中医是两码事,千万不要以此诬蔑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周超凡也曾指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史较短,有些不该研制、不该生产、不该销售、不该进入的药品,历经公关处理,都被批准生产了。
而且,中药注射液这些年一次次面临“下架”。2004年,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溶血现象,被责令立即修订说明书;2005年,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品种因严重不良反应被要求修改药品说明书;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258例,死亡44人,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2012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脉络宁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等;2017年9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叫停了喜炎平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其中喜炎平注射液还是一款孩子常用的、上市时间长达40年的中药注射剂。
不过,在上个月开始的这次中药集采中,喜炎平注射液又现身了。2023年,喜炎平注射液的总销售额达到了32.23亿元,位居中成药年度销售额排行榜第二位。这样的数据,以及它得以重新进入集采名单,真的让人不得不思考,它是不是已经脱胎换骨,不良反应超标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呢?
当然,中药注射剂也不是没有支持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就曾大声疾呼,要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能一棍子打死。他说“有的专家提出:‘中药注射剂不适用于14岁以下儿童‘,没有科学根据”,还说“不要生搬硬套西药的条条框框,不要用芭蕾舞的标准要求京剧”。但也有人认为,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是对一个人的人品的最起码的判断标准。如果这位院士身体力行,自己生病时接种中药注射剂,也让他家里14岁以下的晚辈生病时使用它,那才让人相信他是真诚的。毕竟,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就像有些人,坚决不让某种中药液体进入自己和家人的体内,他们愿意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小薇提醒】: 对于中药注射剂,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它既有可能带来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