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反间谍防窃密展上,总台央视记者王莉的一次体验,撕开了现代间谍窃密的冰山一角。一部看似普通的智能手机,在植入 “木鸟” 控制病毒后,竟成为了实时监控的 “眼睛”。无论是日常拨号记录,还是私密的微信聊天内容,用户在手机上的每一步操作,都被远程监控得一清二楚,个人隐私与机密信息如同 “裸奔” 在数字世界中。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场景,正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无孔不入窃密手段的缩影。
![]()
![]()
![]()
间谍的窃密行径还延伸至看似严肃安全的会议场所。在我国某重点单位的一次涉密会议上,会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突然,“吧嗒” 一声,打破了会议室的安静氛围。一支正在工作的录音笔,毫无征兆地从座椅下方掉落。这一异常情况瞬间引起了参会人员的警觉。经仔细查看,这支录音笔是被强力胶布粘在座椅下的,因多次使用,胶布黏性减弱,才导致其掉落。
国家安全机关介入调查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该单位工作人员张某,出于个人恩怨,竟罔顾国家利益,通过技术手段隐匿身份,主动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发送投靠邮件。在境外势力的指挥下,张某长期从单位办公系统违规下载文件,擅自携带手机进入涉密场所拍摄涉密文件。而在会议室偷放录音笔,对会议内容进行秘密录音,更是其窃取机密的惯用手段。至案发时,张某已累计窃取内部文件资料近 30 万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活动猖獗,类似恶劣案件频发。就如某驻外机构公职人员张某,在境外任职期间,频繁出入高端社交场合,与境外某企业家协会成员李某结识。在李某的刻意逢迎下,二人关系愈发密切。一次,张某向李某暗示对 “特殊娱乐场所” 的兴趣,正中李某下怀。很快,张某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精心设计下,在情色场所嫖娼时被 “当地执法人员” 当场抓获。走投无路的张某,在李某的 “帮助” 下,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搭上关系。此后,张某被对方以嫖娼之事为把柄胁迫,利用工作便利,多次通过打印、拍照、撰写、口述等方式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大量涉密信息,并收取大额经费。甚至在即将离任回国之际,还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签订 “承诺书”,约定回国后继续为对方效力,给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最终,张某在回国后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
还有境内某高校学者李某,为了能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提升自身学术知名度,主动联络境外某非政府组织,以内部数据为筹码进行交易。其行为被国家安全机关及时察觉并采取措施,成功消除了风险隐患,保障了国家秘密安全 。
除了这些隐蔽的人为操作,间谍的窃密设备早已突破传统认知,伪装技术令人防不胜防。
![]()
一款造型普通的充电宝,内部却暗藏针孔摄像头和存储芯片,能在为手机充电的同时,无声无息地记录周围环境;看似装饰用的挂钟,实则内置高灵敏度的窃听装置,房间内的任何交谈都会被清晰捕捉并传输出去。
![]()
在某重要科研单位周边,曾有间谍将微型窃听器伪装成路边的小石子,这些 “石子” 能精准定位信号源,将采集到的信息实时发送给远处的接收设备。
![]()
国家安全部于 5 月 17 日特别发文警告,闲置废旧智能设备倘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沦为信息泄露甚至泄密的“黑洞”,进而带来难以预估的安全风险。许多人在更换新手机时,天真地认为手动删除信息并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普通删除仅仅是将信息数据标记为“可覆盖”状态,数据依然完整地保留在存储芯片里,借助专业数据恢复软件,这些数据极易被还原。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受经济利益驱使、专业数据擦除技术门槛较高,以及企业和个人数据保护意识淡薄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近乎半数的闲置交易智能设备都存在数据残留或者数据擦除不彻底的严重问题。
随意丢弃旧手机的风险极大。对于那些已经损坏且难以修复的手机,不少人选择直接丢弃。但经过专业处理,即便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其主板与芯片仍有可能被修复,设备存储的数据也就面临着被读取的风险。也就是说,随意丢弃的手机,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别有用心之人随意访问的数据库与信息源。
在闲置交易的智能设备境内外流通环节,个别企业及个人为降低成本、实现快速通关,存在瞒报品名、夹藏夹带等违规行为。特别是一些涉及关键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在未向我国网信部门报备,也未进行安全评估的情况下,私自将含有加密数据的硬盘及未擦除干净的闲置交易手机运往境外,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甚至有些手机在关机后,仍能被远程定位与追踪。若该设备事先被安装了特定程序,或预留了后门,其摄像录音功能在关机状态下也可能被激活使用。相较于正在使用的手机,已关机的闲置手机更容易被忽视,进而在不经意间沦为监控窃听的工具。
国家安全机关郑重提示,闲置智能设备绝非一般的废旧物品,在日常处置时,务必做好全方位的防范措施。牢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原则,坚决不用联网智能设备记录、存储、处理、传输任何敏感信息与涉密信息。平日里要定期清理手机内存,及时查找并修复系统漏洞,以此提高智能设备的安全性。切勿将联网智能设备带入涉密场所,也绝不在非涉密场所谈论涉密事项。
在更换手机前,应彻底删除旧设备中的所有数据。为防止数据痕迹残留,可先存入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待占用存储空间后再进行恢复出厂设置操作,如此反复多次,尽量覆盖原存储信息,以最大程度降低数据被恢复的风险。同时,要及时退出旧设备中所有应用的登录状态,删除过往设备登陆记录,必要时修改重要账户密码;及时关闭定位服务和麦克风等隐私授权,切不可未经任何处理就将旧手机出售、捐赠或随意丢弃。
除了实体设备,网络成为间谍窃密的主战场。他们精心设计的钓鱼邮件,往往伪装成来自官方机构或合作伙伴的重要通知,一旦用户点击邮件中的链接或下载附件,恶意软件便会悄然植入电脑,瞬间掌控设备,将内部文件、系统数据等核心信息打包传输到境外服务器。在某些案例中,间谍还会利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入侵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等设备,将其变为窃密工具。比如,一款常见的家用智能摄像头,因未及时更新安全补丁,被间谍远程控制,实时监控着目标场所的一举一动。
间谍的窃密手段还渗透到日常生活场景。一些看似偶然结识的 “新朋友”,实则是经过精心伪装的间谍。他们通过长期接触,获取目标人员的信任,在不经意的聊天中,引导对方透露工作相关的敏感信息;在学术交流、商务合作等活动中,间谍也会混入其中,以探讨技术、交流经验为名,套取关键数据和情报。
面对间谍无孔不入的窃密网络,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谨慎处理网络信息,对陌生设备、链接保持警惕,是守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如果您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及可疑线索,请及时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只有全社会共同筑起反间谍的坚固堡垒,才能抵御这些无形的威胁,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