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上午,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龙莹率深圳市教育系统考察团参访渡过北京之家。
考察组成员包括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资源与应用发展部部长罗晓峰、深圳市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负责人陈洲、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高菲与深圳市南山区家庭教育促进中心专干何宁。作为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工作的先行者,深圳市希望借鉴渡过在青少年心理支持领域的实践经验,完善区域学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上午10时左右,考察团抵达渡过北京之家。渡过负责人李香枝陪同参观办公区、青少年活动区及心理咨询区,随后双方开展专题座谈。
李香枝系统阐述了“渡过”的创立背景与发展历程,强调"以需求驱动服务迭代"的发展理念,并分享了关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深度认知。据调研,受抑郁困扰的青少年普遍面临四大生存困境:
1.难以适应学校作息制度;
2.学习效能持续减退;
3.病耻感导致求助障碍;
4.校园人际关系恶化。
这些压力往往迫使青少年选择休学,而休学后又面临新挑战:
1.学业进度焦虑加剧;
2.家庭矛盾升级;
3.社会功能退化;
4.自我管理能力缺失。
针对这些痛点,渡过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干预体系,开发了包含北京青少年之家生活营、行动成长营;青少年线下营、青少年线上营与青少年复学陪跑项目等在内的多元项目。其中线上成长营已服务1500余人次,为青少年构建"休学-复学"过渡期的支持生态。
各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运营细节:北京青少年之家生活营带领人朱家讲解学员活动方案设计以及危机干预方案,北京青少年之家行动成长营负责人刘宇馨分享入营评估流程,线上营负责人黄鑫解析开营与结营的指标设计与信息收集机制。渡过诊所医疗专家王智雄则从精神医学的角度阐释了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整合干预模式。
此后,李香枝以家、校、社、医协同联动为主题分享了青少年抑郁解决方案中"三重门"的最新思考:
一是面向青少年的深化支持,渡过已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初步建立了以医生为核心,联合心理咨询师与社工陪伴者等专业力量的联合干预机制;
二是面向家长的支持,家长作为除学生本人外的"终极责任人",需通过复学营、家长课堂等获得教养能力提升;
三是面向教师群体的支持,渡过可以将“陪伴者”体系纳入现有学校的心理支撑板块中,同时渡过面向教师的"同心计划"已开展多年的心理师资培训。
李香枝老师还介绍了渡过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心理学专业院系联合进行心理人才培养的“星火计划”,以及陪伴者职业学社落地经验。借助多元的人才培养计划,渡过可以助力完善国内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的人才支撑。
此外,针对考察团关注的“人工智能在学生预警和干预”议题,渡过现场演示了AI心理风险评估设备,并探讨"心理干预+文化课辅导"的校企合作复学支持方案的可能性。
中午12时许,本次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采写 / 瑞宽
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探索青少年抑郁解决方案,关注获取更多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