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共产党人廖容标和姚仲明等坚决贯彻山东省委的决定,组织了一批决心抗日的英雄奔上黑铁山,宣布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成立。
这支新建立的部队,在打击敌人中日益成长着。敌人自然企图及时扑灭它,曾多次采取突然袭击的伎俩。
在斗争的实践中,我军体验到这个地区靠近济南和胶济铁路、张博铁路,袭扰和出击敌人,有其极为便利的一面,这是主要的。
但为保持进退自如,避实就虚的回旋余地,没有一定的纵深地区,也确有其困难的一面。
党小组为了扩大抗日游击战,为了有利于长远的抗战活动,曾考虑到这支队伍的游击活动,如仅限制于长山、邹平、桓台儿个县的地区,
这对队伍的发展,对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对广泛开展游击战的要求,都有局限性,实有扩大活动范围的必要。党小组经反复研究,对这个问题,前前后后曾有过种种构想。
首先是有个总的想法,即先求在部队的诞生地区站稳脚,并照顾新部队的家乡观念强,就地生根,就地壮大,同时及时地、逐步地向周围扩展。
至于东西南北先向哪个方向扩展,后向哪个方向扩展,由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变化,在想法和行动上,也是有所变迁的。
第一次夜袭长山县城之后,因考虑到李人凤同志所属部队在临淄一带,马保三、韩明柱、张文通等同志指挥的八支队在寿光、广饶一带,
而东边的形势不需要派部队去活动,便决定由廖容标和姚仲明率主力部队先过铁路南下,去协助淄川县委发展部队,打开淄博的抗战局面。
随后又接到了邹、长搭界地区来的报告,说敌人在小清河来回巡逻,横行霸道,长山六区群众忍无可忍,要求速派部队去打击,并可相机推动韩子恒拉起武装。
因而就考虑西上较为迫切,较有利于打击敌人。从六区可转到八区发动群众,推动马汉三等人拉部队,并可向邹平县、章邱县、历城县开展游击活动。
于是又决定廖和姚速率部队西上,先到陶塘口一带寻机痛击巡逻于小清河的日寇,如情况无大变化,再按计划行事。西上行动是顺利的。在长山六区、八区都按计划完成了任务。
游击活动深入到邹平、且与章邱李曼村同志接上了头,遂将部队开到章邱县,协助李曼村、宋乐善两同志拉起了部队。
本拟从章邱过胶济路转去淄川县,协助涵、博的党开展游击战。后经调查,在章邱过胶济路有困难,遂折回长、桓地区。
为了通过游击活动扩大政治影响,有意识地将走向往北移动,曾将部队拉至柜台北部的鱼龙滩,想与高苑的孙风坦同志取上联系(曾商约武装起义后建立联系),创造向鲁北发展的有利条件。
由于受到敌情的临时干扰,此事未能如愿。遂暂时搁置了北上的意图,仍决定从张店以东过胶济路,先南下淄河流域。
随着在实践中体验的增多,党小组的构想渐渐明确-﹣这支部队应围绕胶济路西段,威逼济南,对周村、张店、辛店、金陵镇等日寇据点,形成夹击之势。
在胶济路西段南北保持广大的游击区,东与八支队相衔接,北与冀鲁边地区肖华同志率领的部队相呼应,南与省委直接领导下在泰莱地区的部队并肩作战。
一九三八年春,支队在淄博马棚一带找到了省委,后来又与在冀鲁边的肖华同志取上了联系。这对黑铁山起义的这支队伍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来自省委和肖华同志的勉励和希望,成为对指战员们的鞭策和号令,广大指战员感到眼界和胸怀开阔了,部队的气势更壮了,大大增加了胜利前进的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