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挖掘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开展
“南水发现”专题宣传,
讲述工程在
促进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
大力宣传县域特色经济,
推广南水北调水文化旅游产业。
“南水发现”活动第1站
让我们走进宝丰县
南水北调 物宝源丰
“南水发现”之宝丰篇(四)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乘坐本次列车,
列车运行前方到站——宝丰站。
白龟湖的传说
在平顶山新城区与宝丰县之间,卧着一片蔚蓝色的海子,它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白龟湖”,因1958年开工建设的白龟山水库而形成了浩渺的人工湖。
风景如画的白龟湖
历史上,白龟湖有两次难忘经历,均化险为夷。一次是1975年8月,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白库山水库如中流砥柱,承受住了考验。“当时,水库运行管理人员已经作出了炸坝泄水的最坏打算,正要启爆时,雨住了,天色突然放晴,接近坝顶警戒线的水位开始慢慢回落。”白龟山水库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张志军说,水库坝体最终安然无恙。
另一次是在2014年春夏之交,平顶山市境内遭遇了6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作为平顶山市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的白龟山水库蓄水持续减少,百万市区人口面临用水危机。水库管理局不得不动用死库容保群众日常用水,但也只是杯水车薪。经过河南省水利厅统一调度,当时还没有完全建成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紧急启动调水,通过澎河退水闸向白龟山水库应急供水。5130万立方米南水带着工程水源区人民的深情厚意,注入饱受干旱之苦的白龟湖,极大缓解了平顶山市旱情。平顶山市成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第一个受益城市。
水库之名源于一个神话传说,在古代,有一只美丽的白龟,向往大海,遂告别居山,傲然东下,至凤凰山,只见南见沃野,北望苍山,西傍碧水,东依应域,风光旖旎,民风纯朴,喜而流连,择地而生。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几经沉浮,千年巨变,白龟化为龟形山丘。民之念想,故名曰白龟山。
山势虽不高,但因据于淮河支流沙河上游,位置险要,1958年蓄水建库,并立闸于白龟山顶,建坝于市郊境内。2002年,平顶山新城区傍水而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高楼林立,商贾云集,白龟湖成为国家湿地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渔舟唱晚,比美江南。
白龟湖湿地公园
“今天,因为南水的到来,白龟山水库作为平顶山市区的备用水源,日常向附近热电厂供水。50多公里长的环湖公路已经建成,是理想的马拉松和自行车赛道。”平顶山市水利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目前累计向平顶山市供水14.9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供水7.91亿立方米,惠及群众220余万人;实施生态补水7.04亿立方米,提升了沿途河湖的生态景观效益,白龟山水库水库水位一度升至103米,水面面积增至63.44平方公里,有效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白龟湖环库公路
举目远望,碧波万里,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水面吸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和二级保护动物红嘴鸥光临栖息,生态景观效果极佳,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白龟湖上飞鸟翩翩起舞
沿湖散步,景随人动,飞鸟翩翩,百花盛开,如在画中行走,令人留连忘返。从空中俯瞰,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绕城,沙河渡槽飞架,两岸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如诗如画的白龟湖,因为南水北调的携手,正在谱写沙河上新的美丽传说。
封面 | 陈思璐
视频 | 杨振羽
撰稿|许安强
责编|安亦扬
校核 | 陈思璐
审核 | 李东海
【猜你不想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