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凌晨2时14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在北京安贞医院安详离世,享年89岁。这位以《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一角永驻观众记忆的影坛常青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一句“我困了,想睡一会儿”,随后与世长辞。
一、最后的告别:平静中的不舍与深情
谢芳的离世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兆。12月3日,她因突发心梗入院抢救,医生曾提醒家属“做好最坏准备”。尽管家人全力配合治疗,但谢芳最终因心梗合并心肺肾衰竭离世。儿媳李海平含泪回忆,老人临终前半小时仍与子女交谈,一句“想睡一会儿”成为最后的遗言。这种平静的告别方式,恰似她一生从容淡泊的写照。
丈夫张目2022年的离世,是谢芳晚年最大的情感重创。两人相识于武汉中南文工团,从舞台搭档到相濡以沫六十余载,被圈内誉为“神仙眷侣”。张目
去世后,谢芳常独自凝视丈夫照片,精神与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家人曾试图隐瞒病情,但她仍敏锐察觉,最终在病床上喃喃:“她是去找我爸了。”
二、从歌剧舞台到银幕巅峰:非科班的“影史传奇”
1935年生于武汉黄陂的谢芳,原名谢怀复,父母皆为知识分子。1951年,未满18岁的她考入中南文工团,凭借歌剧《白毛女》《刘三姐》崭露头角。1959年,命运转折点降临——导演崔嵬力排众议选中她饰演《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尽管剧组起初质疑她“牙齿不齐、貌不惊人”,但镜头下的谢芳以清澈眼神与革命气质征服观众,将林道静从书页搬上银幕,成就一代经典。
拍摄期间,谢芳的敬业精神令人动容。为完成跳河镜头,她身着棉袄跳入初春刺骨的积水潭,拒绝替身;设计“一二·九”运动高潮台词时,她即兴高
呼“团结起来,同学们,冲啊!”,将角色热血推向极致。影片上映后引发万人空巷,武汉影院24小时连映,周恩来总理更盛赞:“小超(邓颖超)看完了整部电影!”
此后,她主演的《早春二月》《舞台姐妹》与《青春之歌》并称“青春三部曲”,以知性女性形象奠定影史地位。1962年,她与赵丹、白杨等入选“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2016年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三、艺术信仰:从不用替身到“死亡是演员的荣耀”
谢芳的表演哲学朴素而深刻:“角色来自生活,衡量标准也在生活。”即便年逾古稀,她仍坚持亲力亲为。2007年拍摄时,她拖着支气管炎病体爬上九层楼顶;2018年参演《你若安好》,饰演临终病人,导演提议用替身,她却坚持:“人总要死的,在银幕上死几回是荣耀!”
她独创的表演法则强调“标新立异”与“内心丰沛”:“演员只要展现观众未见过的风韵,就能被铭记。”这种理念让她塑造的丁洁琼(《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角色至今鲜活。晚年著书《银幕内外》《不沉的湖》,她以文字延续艺术生命,践行周总理“提升文化素养”的嘱托。
四、家庭与时代:星二代的平凡人生与艺术传承
谢芳与张目的独子张京,未能继承父母星光。因夫妇忙于事业,张京自幼由祖辈抚养,高考落榜后成为北影厂美工,与洗印工李海平结为夫妻。尽管生活清贫,三代同堂数十年却和睦温馨。孙子张小龙弃IT从音乐,谢芳力排众议支持其追梦,彰显艺术世家的开明。
谢芳走了,带着对丈夫的思念与对艺术的赤诚。银幕上,林道静的呐喊、陶岚的倔强、竺春花的坚韧,仍在代代传颂;银幕外,她以“睡去”的姿态告别,留给我们关于生命与艺术的永恒思考——经典不灭,精神长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