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谷歌大跌,源于一条“苹果开始聚焦 AI 搜索”的新闻。海豚君把彭博原文看了下,主要核心有两点。下面来简单聊一聊。
1、AI 搜索对传统搜索的侵蚀?
——确实存在,目前主要存在于用户搜索份额之间,这也是海豚君近期点评反复提及的估值压制点之一。虽然短期对广告主的预算分配的影响,只能说暂时有限。但苹果高管的言论,情绪面上无疑加剧了市场对谷歌搜索颠覆风险的担忧。
4 月苹果 Safari 搜索量首次下滑,Cue 把问题归结为 AI 搜索的分流影响。但谷歌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随着 AI Overview 渗透率走高,整体搜索量是在提升的,第三方机构披露的搜索活跃度的数据也能给到相关佐证。
![]()
为什么两家巨头说法相反?
海豚君认为,很可能是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在移动端,AI App 的搜索问答体验很丝滑,因此要从 Safari 切换到一个 AI chatbot/AI 专业搜索的 App(比如 ChatGPT 和 Perplexity),甚至是 Google 自己的 Chrome 或者 Gemini,对于用户来说,切换成本并不高。
![]()
但在 PC 端,Chrome 的垄断地位或者说产品习惯优势更明显,因此,这可能是谷歌认为搜索量在上升的原因。
不过这里的搜索量提升,很可能对谷歌的变现增长拉动有限。由于 AI 搜索的商业化还不完善,几家平台都还没有摸索出一个能够最大化广告变现的模式(AI 搜索更加 “结果导向”,使得问答过程中大量可以变现的跳转链接失去展示机会),因此无论是 ChatGPT 还是 Perplexity 都是依赖付费。
而谷歌为了弱化 AI 搜索对传统搜索的侵蚀影响,对金融、文旅、医疗等大金主领域的搜索并没有增加太多 AI Overview 的渗透。同时由于 AI 竞对都未曾做广告,反而使得谷歌 AI Overview 融合的广告位更加稀有,变相提高了 CPC。
![]()
但不管如何,AI 搜索对传统搜索用户端的份额侵蚀,是必然的,未来的搜索很可能会被切割于各个 AI 应用中,甚至消失于 AI Agent 完成任务过程中(无需用户一步步提问引导,Agent 自己能实现每一环节的动作)。
也就是说,任务导向型的 Agent 越多,就算是无法直接进行很好的广告变现,但长期以往会压缩整个传统搜索的价值。
2、谷歌在苹果生态中的地位被削弱?
——并不是。Cue 提及目前仍然不改变谷歌在 Safari 中的默认搜索位,而商业生态的优势使得谷歌暂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Cue 的思考逻辑链是:因为 AI 搜索影响了 Safari,所以 Safari 要引入更多的 AI 搜索技术供应商,但这么多供应商中,谷歌的生态更完整,从用户出发,整体体验和习惯更有优势,所以暂时不改变默认位。
言下之意也是说,如果有更好的供应商,那么也会考虑更换。
海豚君认为,Cue 提到了 “谷歌拥有目前暂时而言最好的体验”。这里并不仅仅指用户体验,而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背后广告生态体系。苹果的 Safari 并不是免费做慈善,它是需要在保证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判断搜索背后变现的价值有多大,以及谁能做到这个价值最大化。
显然,当下能够做到这个综合评分最高的,无疑还是谷歌。纵然 ChatGPT 还是 Perplexity 用户体验做的不错,但商业模式是付费,C 端付费力是有限的,不能漫天要价。因此靠 C 端付费的变现价值,和 B 端广告主相比,要小的多。
比如可以简单算一笔账:关于 Chrome 在苹果上的搜索收入,谷歌向苹果支付 36% 的分成。按照此前诉讼文件中 2022 年约 200 亿的分成费用,倒算得谷歌在苹果上的搜索收入有 550 亿,约占谷歌整体搜索收入的 1/3。
2022 年 Safari 用户数大约有 10 亿人,因此意味着每人要至少支付 55 美元/年的订阅费,对于新兴国家地区的用户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字。但关键是,如果 AI 搜索只能通过订阅来变现,这个 550 亿的收入,分给苹果 200 亿之后,剩下的 300 亿很可能无法支撑全量的 AI 搜索调用推理成本和其他基本的运营开支。
比如 OpenAI 做为最大的独立 AI 搜索平台,目前月活为 5 亿,是 Chrome 30 亿的 1/6,因此其问答量要远小于 Chrome 这个传统搜索。但尽管如此,OpenAI 去年的推理成本已经达到 40 亿美元,如果简单粗暴的直接对比,Safari 10 亿用户,对应的推理成本要达到 80 亿美元,甚至更多。如果不能做很好的广告变现,这个业务运营不仅赚不了多少钱,还是一笔负担。
而这种广告变现所需要搭建的生态,并非中小 AI 平台可以应付得来,因此紧盯 OpenAI 或者干脆是谷歌自己即可。但谷歌在做好万全的应对方案之前,应该没有动力去主动革自己的命。
总而言之,海豚君认为,Cue 的这番言论,对谷歌受 AI 搜索的潜在威胁被摆到台桌前,让谷歌投资者不得不正视这个隐藏了两年的风险。
不过,虽然用户端影响已经看见,但鉴于传统搜索和 AI 搜索两者的商业生态存在较大差距。苹果同样很鸡贼,暂时并未改变谷歌的默认搜索位。
“AI 搜索颠覆” 恰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最终落下的时点,除了谷歌要更加专注产品体验,避免用户用脚投票外,商业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谷歌是否加速自我变革。这几天是刚好谷歌反垄断听证会的时间,因此市场情绪会比较敏感和紧绷,不排除短期惊吓过度,或者准确来说,是惊吓过早。
![]()
<此处结束>
海豚君近期文章回顾:
//转载开白
本文为海豚投研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DolphinR126 获得开白授权。
//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提示
本報告僅作一般綜合數據之用,旨在海豚投研及其關聯機構之用戶作一般閱覽及數據參考,並未考慮接獲本報告之任何人士之特定投資目標、投資產品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及特別需求投資者若基於此報告做出投資前,必須諮詢獨立專業顧問的意見。任何因使用或參考本報告提及內容或信息做出投資決策的人士,需自行承擔風險。海豚投研毋須承擔因使用本報告所載數據而可能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責任或損失。本報告所載信息及數據基於已公開的資料,僅作參考用途,海豚投研力求但不保證相關信息及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本報告中所提及之信息或所表達之觀點,在任何司法管轄權下的地方均不可被作為或被視作證券出售邀約或證券買賣之邀請,也不構成對有關證券或相關金融工具的建議、詢價及推薦等。本報告所載資訊、工具及資料並非用作或擬作分派予在分派、刊發、提供或使用有關資訊、工具及資料抵觸適用法例或規例之司法權區或導致海豚投研及/或其附屬公司或聯屬公司須遵守該司法權區之任何註冊或申領牌照規定的有關司法權區的公民或居民。
本報告僅反映相關創作人員個人的觀點、見解及分析方法,並不代表海豚投研及/或其關聯機構的立場。
本報告由海豚投研製作,版權僅為海豚投研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海豚投研事先書面同意的情況下,均不得(i)以任何方式製作、拷貝、複製、翻版、轉發等任何形式的複印件或複製品,及/或(ii)直接或間接再次分發或轉交予其他非授權人士,海豚投研將保留一切相關權利。
欢迎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海豚投研群,与投资老鸟畅谈投资机会。
![]()

研报不易,点个“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