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点灯告别费油?一盏小小的省油灯,体现宋人节俭巧思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起宋代,除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和宋词的雅致,还有一样东西值得一说,那就是“省油灯”。

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器具,却凝聚了宋代人的生活智慧,实实在在地帮老百姓节省了夜晚照明的油钱。

一灯如豆,也曾是“奢侈品”

在电力普及之前,漫漫长夜的照明主要依赖油灯和蜡烛。对于普通人家而言,蜡烛昂贵,油灯才是主流。不过,这灯油,烧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斋居纪事》中写道:“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个生活小窍门。为什么瓷盏比铜盏省油呢?这背后可有讲究。



传统的油灯,通常是一个简单的敞口或半敞口容器,盛放灯油,中间插一根灯芯。灯芯吸油燃烧发光。

然而,铜、铁等金属灯盏导热性好,灯油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很快传递到整个灯盏,使得灯油温度升高。



油温一高,挥发速度自然加快,很多灯油还没来得及被灯芯吸收燃烧,就白白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这对于精打细算的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油温过高火苗也容易跳动不稳,产生更多黑烟,熏得人眼鼻难受。



那么,陆游推崇的瓷质省油灯,究竟有何神奇之处?考古发现的宋代省油灯,多为瓷制或陶制,其核心结构在于“夹层”。

这种灯盏通常设计成内外两层,外层可以注入清水,内层才是盛放灯油的地方。灯油和灯芯在内胆中,而内胆则被外层的水包围着。



清水便是这省油灯的“独门秘笈”,灯油燃烧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但由于外层清水的存在,这些热量会被水吸收,从而有效降低内胆中灯油的温度

油温低了,挥发自然就慢了许多,灯油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火焰也因此更加稳定,减少了跳动和烟雾。

据说,这种设计能节省近一半的灯油。不得不佩服宋人的智慧,用如此简单的物理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问题。



这种省油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在宋代墓葬和遗址中多有出土,足见其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宋人生活智慧的物化体现。

一杯凉水降油耗,宋代“黑科技”不简单

进一步看,这小小的省油灯,虽不及四大发明那般耀眼,却同样闪耀着宋代科技创新的光芒。它体现了宋人观察生活、钻研物理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水冷降温”这一原理,在今天看来或许平平无奇,但在当时能想到并将其巧妙运用于油灯设计,已是了不起的创新。它不需要复杂的工艺,也不依赖稀有的材料,一杯清水就解决了大问题。



这种务实的创新精神,贯穿于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应用、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等,无不体现了宋人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和改良精神。



省油灯的出现,与这种大背景息息相关。它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宋代科技树上结出的一颗贴近民生的小果实

宋代的科技成就,并不仅仅体现在高精尖领域,更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关怀和持续改进上。



对比某些朝代追求奇技淫巧、华而不实的器物,宋代的许多发明创造,如这省油灯,都带着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服务于最广泛的民众。

这种“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使在千年之后,也依然值得深思。

那么,宋人为何如此热衷于“省油”这样的小事?难道仅仅是因为“抠门”吗?



“穷”出来的智慧?宋朝的“抠门”美学

的确,宋代虽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然而,繁华之下,并非人人都能随心所欲地消费。



一方面,宋朝长期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如辽、西夏、金等,军费开支浩大,国家财政常感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生活成本。油脂在当时并非唾手可得的廉价品。



因此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是维持生计的现实需求。省油灯的流行,首先是经济因素驱动的结果。

不过,将其简单归结为“穷”,则失之偏颇。宋代社会弥漫着一种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社会风气。这与理学思想的兴起与传播不无关系。

“存天理,灭人欲”的核心思想,虽然在后世受到诸多批判,但在当时,也确实对塑造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倡导简朴生活。



从宋太祖赵匡胤“一条丝缰用到底”,到宋仁宗不愿为一碗羊肉汤而开杀生之例,历代皇帝也多有提倡节俭的表率。士大夫阶层也以清廉简朴为荣,这种自上而下的导向,使得“节俭”成为一种社会公认的美德。



所以,省油灯的广泛使用,既有经济上的考量,更有文化上的认同,它体现了宋人一种“惜物”的观念,一种将智慧用于优化生活细节的“抠门”美学。

这种“抠门”,并非吝啬,而是对资源的珍视和对生活品质的理性追求

信息来源:《被忽视的科学之美——从宋代省油灯谈起》,环球网,2024年4月18日。

信息来源:《800年前的“省油灯”,你见过吗?》,半月谈新媒体,2024年4月15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5连胜,湖人狂飙升西部第2,詹姆斯复出的对手基本锁定了西部弱旅

5连胜,湖人狂飙升西部第2,詹姆斯复出的对手基本锁定了西部弱旅

摸神drose
2025-11-06 21:37:51
中甲第30轮:广州豹3-0南通,4喜2忧,豪取三分

中甲第30轮:广州豹3-0南通,4喜2忧,豪取三分

李杻手工制作
2025-11-06 10:22:20
不到半年就泄密,国内间谍罕见被判死刑,歼35A核心数据被卖了?

不到半年就泄密,国内间谍罕见被判死刑,歼35A核心数据被卖了?

策略述
2025-10-08 16:08:52
为什么钱在骗子那里不会被冻结呢?

为什么钱在骗子那里不会被冻结呢?

流苏晚晴
2025-11-06 18:12:30
小鹏机器人惊艳全网,行业大地震

小鹏机器人惊艳全网,行业大地震

新浪财经
2025-11-06 19:19:47
昔日MVP今夏险些无球可打!控卫转型大前场均20+11+8,要冲全明星

昔日MVP今夏险些无球可打!控卫转型大前场均20+11+8,要冲全明星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06 15:22:34
四川百亿能源国企换将,迎“70后”新任总经理

四川百亿能源国企换将,迎“70后”新任总经理

红星新闻
2025-11-06 19:02:19
人民币在朝鲜的购买力,超出了我的想象,平壤女售货员的手在发抖

人民币在朝鲜的购买力,超出了我的想象,平壤女售货员的手在发抖

史阁
2025-10-10 10:54:33
又一位“电诈头目”!阿努廷撤销其泰籍冻结7000万,骗子组织崩盘

又一位“电诈头目”!阿努廷撤销其泰籍冻结7000万,骗子组织崩盘

素衣读史
2025-11-04 18:17:45
可怕!经历辛巴退网风波的辛选,双十一已经卖了70亿!

可怕!经历辛巴退网风波的辛选,双十一已经卖了70亿!

唐大业
2025-11-05 18:36:20
特朗普:取消关税会给美国带来毁灭性影响

特朗普:取消关税会给美国带来毁灭性影响

极目新闻
2025-11-06 17:25:11
1-0,36岁国米旧将阿瑙托维奇一剑封喉,助欧冠前冠军绝杀法甲第4

1-0,36岁国米旧将阿瑙托维奇一剑封喉,助欧冠前冠军绝杀法甲第4

侧身凌空斩
2025-11-07 06:18:29
欧洲可能要摊牌了

欧洲可能要摊牌了

六爷阿旦
2025-11-06 17:40:41
王家卫没想到,录音事件后,王传君却因一句“我不喜欢”口碑暴增

王家卫没想到,录音事件后,王传君却因一句“我不喜欢”口碑暴增

妙知
2025-11-03 11:10:13
郭美美因炫富又被封号了!送玛莎拉蒂的干爹称是其是一生的噩梦

郭美美因炫富又被封号了!送玛莎拉蒂的干爹称是其是一生的噩梦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7 07:13:44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一运动、二阅读,第三你想不到!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一运动、二阅读,第三你想不到!

小胡军事爱好
2025-10-22 10:22:01
两任妻子郁郁而终,6子女恨之入骨,独活93岁原配子女无一送终

两任妻子郁郁而终,6子女恨之入骨,独活93岁原配子女无一送终

与史说
2025-07-27 10:28:05
大势已去!录音门事件再升级,向太、李安、黄百鸣的话字字珠玑

大势已去!录音门事件再升级,向太、李安、黄百鸣的话字字珠玑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06 11:21:30
王毅同英国外交大臣库珀通电话

王毅同英国外交大臣库珀通电话

新京报
2025-11-06 20:01:12
扫地出门!巴萨决定出售“7000万废柴”!1.05亿强援“空降”来投

扫地出门!巴萨决定出售“7000万废柴”!1.05亿强援“空降”来投

头狼追球
2025-11-06 16:27:10
2025-11-07 08:08:49
肖兹探秘说 incentive-icons
肖兹探秘说
轻轻细雨,绵绵长音。
4392文章数 8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Omar Ortiz 2025作品,墨西哥当代极简超写实画家

头条要闻

"一键投诚"APP在台湾引热议 台当局破防

头条要闻

"一键投诚"APP在台湾引热议 台当局破防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手机
本地
家居
旅游
公开课

手机要闻

苹果折叠屏iPhone配置曝光:将首次搭载2400万屏下摄像头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旅游要闻

首周末五千人次打卡拉动乡村消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