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达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越频繁,则建立起的连接也就越牢固。一旦彼此的信息传递次数减少,神经突触所释放的神经递质浓度也随之下降。假如两个神经元之间长时间没有神经递质往来,那么彼此的连接也会逐渐断开。
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频繁互动,会逐渐加深感情,直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一旦彼此减少交流,感情也会逐渐淡化。假如长期都没有了联系,也就逐渐淡忘了。
神经通路的形成,有赖于各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偶尔的信息往来,只能形成短期记忆。想要形成长期记忆,就需要与之相关的所有神经元之间的频繁互动。随着信息传递的次数增加,神经突触所释放的神经递质水平也逐渐上升。与此相关的神经通路也就生成了长期记忆,一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就能终身受用。
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只有频繁的交流。通过语言的输出或输入,行为的表达或接收。彼此间的感情才会不断升华,直至终身难忘。如此相处的两个人,要么就发展成了形影不离的恋人,要么就变成了推心置腹的知己。
其实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初次相遇时,彼此大脑中的神经元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记录。从感受器捕捉外界刺激开始,在电信号的传递下,大脑会随时记录相关的信息,如对方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等。
之后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随着对彼此的性格、习惯、情绪等了解程度的加深,大脑中相应的神经元也发生了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神经元的树突变得更多,轴突变得更长,突触释放的化学物质浓度也更高。直到彼此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与长久的记忆,与之对应的神经通路也变得更加牢固,难以断开连接。
由此可见,与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持续的交流与互动,不断地给予回应。当然这种回应是正向反馈,而不是冲突不断的负向反馈。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其实就是彼此大脑中对应的神经元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以及形成神经通路,并且随着感情的升华而不断加强。
令人终身不忘的人,可以是从出生就相伴的父母,步入婚姻的另一半,长期联系的亲戚、同学、朋友,以及自己的子女等等。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带给我们长期记忆,答案显而易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长期相处,并且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与互动,以及彼此都获取了更多的正向反馈,使得神经通路得以形成而强化。
作者|蔡银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