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户政中心负责人吴金梅坚持不懈努力下,来自甘肃的谢女士终于替其父亲在马寻亲成功。
当晚,谢女士第一次通过微信视频连线见到了自己素未谋面的伯伯。至此,这场跨越近60年的寻亲故事在马鞍山画上温暖句号。
4月16日,跨越2000多公里,谢女士从甘肃辗转来到马鞍山。出了高铁站,她径直走进了附近的高铁东站警务站。
得知谢女士来马替父寻亲,该站站长王炜热情地接待了她,并积极帮其联系了花山公安分局户政中心负责人吴金梅。
“你把我的联系方式提供给她,让她来户政中心找我。”电话里,吴金梅跟王炜说道。
第二天,谢女士来到花山公安分局户政中心,与吴金梅见了面。
这不仅仅是一个女儿替父寻亲的故事,更是一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往事。
通过谢女士提供的一份领养协议书和一张已经泛黄的出生证明,吴金梅了解了事情的大致情况。
谢女士的父亲原本姓吴,今年60岁。由于家里贫困,1966年2月3日,出生仅一个多月的他被养父母领养,之后随养父母从马鞍山到甘肃生活至今。
今年年初,谢女士的父亲在整理养父母遗物时,意外发现了自己的领养协议和出生证明,亲生父母的签名也赫然在目。
“知道自己被领养一事后,父亲常说‘总觉得心里缺了一块’。”为了寻找父亲的血脉根源,完成父亲的心愿,谢女士特意请了假,踏上替父寻亲之路。
了解情况后,吴金梅通过谢女士父亲的领养协议、出生证明上的姓名和地址信息,通过多方查询,确定了其生父母,但两位老人已于上个世纪70年代相继去世,家庭成员情况无法在现有的户籍档案里直接查询到。
随后,吴金梅调整思路,对领养协议中的见证人进行查询,并顺利联系到他们的后代。从见证人后代的口中,证实谢女士的父亲当年确实因家庭困难被领养,由于双方家长有约定,后期没有与见证人走动,于是也就失去了联系。
为了尽快帮谢女士的父亲找到亲人,吴金梅没有放弃,当她再次翻看领养协议和出生证明时,发现老人亲生父母曾给其取名“吴太某”。
“‘太’字辈!”这个顿悟瞬间为寻亲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吴金梅运用大数据交叉比对,抓取核心字“吴太”,在核对近千条数据后,通过年龄段筛查和人像匹配,成功抓取到一位疑似谢女士父亲哥哥吴先生的信息。
随后,吴金梅立即与这位吴先生联系核实情况。在相继拨打了37次电话无人接听后,吴金梅联系了社区民警多次前往吴先生租住地,结果都扑了空。
“你好,打扰你了,方便回个电话吗?”“你小时候可在后钟村那里住过呀?”4月25日上午,在连续发了两条短信后,吴金梅接到了对方打来的电话。
后经核实和查证,这位吴先生正是谢女士要找的人——她父亲的哥哥,她的伯伯。
六十年沧海桑田,割不断血脉深情。“我们家里总共有兄弟姐妹5人,我比弟弟大3岁,当年家里实在太困难,父母才忍痛将弟弟送人。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想找弟弟,但也不知道去哪里找,没想到还能见到我的弟弟。”得知消息后,来到花山公安分局户政中心,吴先生既惊喜又感动。
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一通跨越2000多公里的视频通话见证着亲人团聚的喜悦。
视频画面中,吴先生和弟弟在手机屏幕上诉说着彼此的思念。当吴先生拿出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在屏幕前展示,指着母亲怀里的婴儿跟弟弟说“这就是你”时,两人笑着笑着就哭了……(记者 刘明培 通讯员 袁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