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莹川
编辑|天宇
张小泉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拍蒜断刀”,而是因为集团及法人被执行的消息。
4月2日,一条“张小泉集团及法人等被执行31.3亿”的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这才惊觉,这一百年老字号竟然不知不觉背上了三十多亿元的巨额债务,甚至走到拍卖股权的地步。
从“拍不了蒜”到债务缠身,张小泉到底怎么了?它的困境,是个案还是传统制造业的共同挑战?
第一部分:债务逾期近60亿
张小泉深陷债务泥潭
4月2日,有媒体注意到,张小泉集团又新增两条被执行人的信息,集团及法人累计被执行金额高达39.05亿元人民币。
法人被限高,连张小泉集团持有的320万股公司股份也将于5月8日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上拍卖。
对此,张小泉方面回应称,公司与控股股东为不同的独立经营公司主体,被执行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事实上,张小泉面临的巨额债务与集团业绩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提供质押担保,以及张小泉集团作为借款人涉及的债务纠纷。
2023年,张小泉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两兄弟为一家名为网营物联的公司做担保,向银行借款3亿元人民币。
然而网营物联未能按时偿还,于是银行在2024年5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张家两兄弟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2.98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二人还向一家贷款公司借了1.28亿元人民币逾期未还。
为了减少影响,张小泉集团火速撤换管理人,解除张家兄弟在公司内所有的职务,撇清关系。
由张国标之子张新程接任董事长,张樟生之子张新尧则被任命为董事兼副总经理。
除了上述张家俩兄弟的借款外,张小泉集团还存在两笔融资未按时还款,约0.41亿元人民币,集团99.9%的股份也被拿去做了担保。
截至2025年3月,张小泉集团持有的张小泉股份中99.9%已被质押或冻结,涉及5笔逾期融资业务,本金达5.1亿元人民币,作为借款方以及担保方的债务逾期合计59.25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内部财政,张小泉此刻都处在悬崖边缘。
第二部分:百年老字号的自我否认
张家两兄弟并非不想把这个品牌经营好,只是错误的从根上否定了品牌的根基,将百年积淀视为单纯的盈利工具。
这种对品牌文化内核的抛弃,或许正是其陷入困局的深层原因。
2022年,张小泉因“拍蒜门”事件陷入争议,时任总经理夏乾良“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的过往视频被网友扒出,将张小泉再一次推向了舆论风口。
视频中,夏乾良搬出米其林厨师,来佐证中国几千年来的切菜方式是错的,因为所有米其林厨师都不这样切。
不难看出,张小泉向往的方向变成了西式刀具,或者说是由西式刀具占主导地位的高端市场。
在一次采访中,夏乾良表示“消费价格在8刀20区间的不叫菜刀,叫铁片”,“未来菜刀客均价将超过300元”。
张国标的女儿张新夏也曾表示,张小泉对标的不是双立人,而是日本贝印。
据统计,300元以上的刀具市场中,双立人位列第一;而在700元以上,尤其是4000元到8000元的刀具市场,贝印占有率高达15.31%,比双立人多出12%。
野心不可谓不大。
为此,张小泉拓展了多种厨具业务,小到厨房配件、指甲钳,大到榨汁机、电饭煲等家电。
同时,还加大了营销上的投入。
2020年,张小泉花在营销上的成本为8313.75万元,到了2022年,营销费用飙升到1.46亿元。
与之相比,产品研发费用却少得可怜。
财报显示,2022年研发费用为0.24亿元,占比仅3%左右。公司130项专利中,真正有价值的发明专利只有2个。
甚至主营业务刀具产品的生产都交由了代工工厂。
如今,张小泉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高端化,反倒在不断的负面舆情暴击下,业绩缩水近两成,市值蒸发将近40亿。
第三部分:被资本盯上的老字号
虽然张小泉品牌的老板姓张,但并非正统传承人。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以剪刀工艺闻名,还获得乾隆皇帝的亲笔题名。
然而受战乱影响,多家分店和作坊不得已各自为战,直到1956年才响应号召,相继合并为一家,并实行公私合营制。
2000年前后,从国营向股份制公司转型的这段时间,张国标及其背后的富春集团,看中了“张小泉”这个品牌,并在2015年顺利成为控股方。
拥有张小泉后,张家兄弟想将品牌做大,于是不停地融资,申通快递、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知名企业都成为了投资方。
而忙于资本游戏的两兄弟,根本无暇顾及老字号品牌的传承。
像上市后毅然抛弃传统明火烤制,拥抱电子烤炉的全聚德、营收靠冻品的狗不理包子,以及深陷借贷纠纷的叫花鸡等,许许多多的老字号一样,陷入资本化与工匠精神的撕裂中。
在资本的影响下,品牌失守实在太容易。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所所长余明阳曾指出,在国内约1.5万个老品牌中,仅有1500个还活着。
但是,也并非没有依旧在坚守,并且成功破局的老字号品牌。
加码智能制造的同行"十八子作"、"王麻子";紧跟时代潮流研制彩色墨水、文创产品的鸵鸟墨水;近期用流利外语为“甲亢哥”把脉,努力推广中医走向世界的同仁堂;既保留经典奶糖配方,又开发冰淇淋、香水等跨界产品的大白兔等等,无一不是鲜活的正面例子。
未来,传统品牌要么走新路,要么被淘汰。
比起玩弄资本游戏,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核;坚持品质,努力赢得消费者认可,而非“倚老卖老”引导情绪化消费;用好用活文化资源,挖掘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才是老字号的生命线。
中国品牌才有可能长盛不衰,走入一个又一个百年。
参考资料:
1.翻车的张小泉,迷茫的老字号.首席商业评论
2.张小泉集团陷资金困局,被执行金额超39亿.新浪财经
3.从“拍不了蒜”到债务缠身,400年的张小泉怎么了?.中国新闻网
4.深度丨老字号破局: 从“翻红”到“长红”需跨越多个“两难困境”.中国名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