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久不见。
今天其实我并没有写什么文字,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让我流泪的瞬间。
上周出差在路上的时候,我无意间刷到了一条小红书,大概是因为和俞老师相关,所以推送给了我,在征得她的同意之后,我将这篇小红书分享在这里——
【小城故事之老阿姨去听俞敏洪励志演讲】
@胖艳儿
“五十岁的老阿姨生性爱凑热闹,跟着一堆少男少女排队去听俞敏洪的讲座。成功抢占第一排有力位置,像极了以前听课的场景。作为70后的北京孩子或是在北京上过大学的同学们,基本都上过大礼堂的新东方,手上都有一本红宝书(托福或GRE词汇)。我今天去听,听的就是情怀,听的就是我的青春。
礼堂的灯光暗下来时,我忽然想起1998年冬天。那时我攥着皱巴巴的报名表,在北大南门的新东方报名点排队,手里的红宝书被翻得卷了边。今天会场里九成都是00后,但我知道,和我一样混在人群里的,肯定还有几个藏着白发的"老同学"。
现在年轻人听到的是创业金句,我们听到的是时光的回声。
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代人会对一个英语培训机构有这么深的情结。那年月没有线上课,没有智能词典,新东方给的何止是托福分数?那是中国第一批"小镇做题家"睁眼看世界的勇气。
散场时有个男孩问我:"阿姨您也来听职业规划吗?"我笑着说:“孩子,阿姨是来和青春叙旧的。”
那本被肢解的红宝书静静躺在书柜第三格,泛黄的胶装切口还留着当年先生用美工刀小心翼翼的痕迹。每一册都被透明胶带反复缠裹,像极了我们这代人修补过却依然硬挺的青春。
那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始终萦绕心间。”
这是一位50岁的阿姨在4月初写的,当时她刚在现场听完俞老师在澳门大学的演讲。这条内容的点赞并不高,评论也不多,但不知为何,看到那些句子的一瞬间,我模糊了眼睛。
怎么说呢,我其实只是新东方的员工之一,我也并没有经历过阿姨所处的那个年代,但我仍然能在脑海中看到一个场景——1998年的俞老师站在他的起点,用尽热情做了那场励志演讲,那场演讲的的确确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而这位阿姨,就是其一。
时光来到2025年,其实俞老师已经很久不再做这样的演讲,只是恰好行程合适,只是恰好有澳门大学的老友相约,所以俞老师又再度站上了讲台做了分享,而这位阿姨,又在27年后,坐在了讲台下。
其实在这27年间,很多东西都改变了。阿姨走过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俞老师和他的新东方也经历了很多,甚至曾经那些励志的话语,也在时代的变化下,失去了那个年代下的号召力,俞老师的分享,也顺应着这个变化,从90年代的“绝望中寻找希望”,变成了2025年的“月涌大江流”。
但没变的是什么呢?是挑灯夜战的夜晚,是站满学生的课堂,是被盛夏的汗水浸湿的试卷,是寒冬的棉被与蜡烛,以及那个曾经不对命运服输的自己。
你看,时光那么不留情地离去,却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回看人生时金光闪闪的东西。
于是,我藏有这份私心,我希望这份莫名的感动能分享给你,所以今天,就将它誊抄在这里。
每日互动
互动不起来了,想哭!
更多好看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