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象新闻报道,世界贸易组织4月1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前景严重恶化。在目前关税形势下,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将下降0.2%。在回答总台记者就美国称中国面临最高245%关税的提问时,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世贸组织赞同中方的说法,当关税的数字达到125%时,数字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实际上已经贸易“脱钩”。
美国农业(资料图)
林毅夫表示,高额的关税最终会导致美国的企业和美国人民受到巨大的伤害。他表示,美国的企业需要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比如他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要在原来关税的基础上再增加145%的关税,现在很多美国企业都跑去找美国国务院(表示反对)了。所以现在又宣布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智能手机、芯片、光伏产品等等,又不征税了。”他同时表示,美国民众也需要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
4月16日,白宫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总额提升至245%。然而,这种极端的税率不仅没有达到震慑中国的目的,反而引发了美国内部的反弹。多位经济学家指出,这样的税率将直接推高美国家庭的年支出,平均每户将多支付2000至3000美元。而对农民和中小企业的打击尤为明显,已有州议员公开表示,如果特朗普继续这样下去,2026年的中期选举恐怕很难保住共和党现有的席位。
大豆(资料图)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1日报道,中美贸易战升级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采购,中国大豆商本周转而大量购买巴西大豆。据彭博社10日引述匿名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进口商在本周前半段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知情人士称,这些买家趁巴西大豆价格近期回落之际迅速下单采购。此前,巴西大豆价格因中美紧张关系加剧而上涨。中国近年持续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但大豆仍是美国输华的头号农产品。
荷兰合作银行预测,即便中美关税全部取消,美国大豆市场份额也难以恢复至30%以上。中国工程院《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指出,到2030年国产大豆自给率将突破45%,形成“多元进口+自主可控”的双保险机制。目前在建的12个国家级大豆产业集群,预计2027年可新增产能800万吨。这种结构性转变正在重塑全球农业格局。美国农场服务局数据显示,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150万英亩,堪萨斯州已有17%的农场转种小麦。
这场大豆贸易战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大国竞争的棋盘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用240万吨大豆证明,脱钩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倒逼改革的动力。当美国豆农在破产边缘挣扎,当巴西港口堆满等待装船的大豆,当欧盟开始重新评估对美依赖,世界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那个靠美元霸权和军事威慑维持的旧秩序,正在被市场力量和战略智慧瓦解。
海上货运(资料图)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指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失败是结构性矛盾的必然结果。协议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忽视了市场规律和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宇燕认为,解决中美贸易争端需要“去政治化”,回归WTO框架下的规则谈判。中国的市场选择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而美国的政治博弈则加剧了自身的经济阵痛。未来,唯有回归理性对话和规则合作,才能避免“双输”结局,实现真正的“美国优先”与“中国发展”的兼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