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海气交互关键层大剖面综合同步观测浮标研制与应用示范” 项目在南海文昌附近海域顺利完成近海试验布放工作,目前,设备运行稳定,数据接收正常,正在开启近海长期测试实验。此次布放标志着我国深海大型浮标“大气-界面-水下”大跨度同步观测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
该项目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牵头,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技术中心等5家单位共同参与。项目历经两年多科研攻关,已完成全部设备研制、联调、实验室测试和近海布放测试等工作。项目围绕国家海洋安全保障和海气交互关键层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需求,突破面向复杂海况的多柱型高稳性大型浮标平台与深海可靠锚泊系留技术、多源融合供电及智能管理技术、浮标平台大剖面(大气-界面-水下)同步观测技术、多级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海气交互关键层大剖面综合同步观测浮标,以及浮动平台GNSS剖面仪、激光雷达CO2剖面仪、一体式多参数传感器等核心观测仪器,并在南海近海海域开展长期测试实验,实现了浮标平台海气交互关键层“水上大气剖面-海气界面通量-水下动力生态剖面”的长期、连续、同步观测,极大提升了我国在深远海气候预测、“透明海洋”、“双碳”评估、安全保障等领域的技术能力。
文字:闫星魁
责任编辑:刘世萱 高丽
编审:姚璞玉
终审:孙继昌
信息来源:齐鲁工业大学海洋技术科学学部。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