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飞上线的纪录片《MARINES》,曝光了中国 815A 型电子侦察船与美军第 31 海军陆战远征营在海上的近距离遭遇细节。
在中美双方热战克制但冷对抗不断的当下,在军演等很多没有硝烟的电磁较量中,我军号称西太"街溜子"的电子侦查船大有用武之地。
815A每次逼近,没有很好反制手段,只能被动无奈防御的美军只能开启一系列紧张的应急操作。
西太最野 “街溜子”!815A 一出现,美军为啥急着收手机?
根据《MARINES》纪录片片段,事件发生在美军第 31 远征营搭乘 “美国号” 两栖攻击舰(USS America,LHA-6)与 “绿湾号” 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Green Bay,LPD-20)执行远洋任务期间。
结合任务背景推测为当时在印太海域。
![]()
当瞭望哨发现远处驶来的中国 815A 型电子侦察船后,美军指挥链迅速反应:
指挥官通过舰内广播紧急喊话:“全体注意!立刻关闭手机和蓝牙,所有个人及非必要电子设备进入静默状态!禁止任何未经授权的信号传输!”
镜头记录下美军士兵匆忙操作的场景,有人迅速关机揣兜,有人断开蓝牙耳机连接,雷达操作员则降低部分设备功率,整个过程不到 3 分钟,舰艇从 “正常作业状态” 切换为 “低电磁辐射模式”。
纪录片旁白虽未直接评价 815A 型侦察船的性能,但通过美军 “反常紧张” 的细节,如瞭望哨持续跟踪目标、通信官反复确认信号屏蔽状态,侧面凸显了这艘中国舰船的威慑力。
美军之所以特别强调舰上官兵立即关闭个人手机,并且将所有手机统一存放到信号屏蔽区域,同时切断蓝牙等所有个人通讯设备的信号,很有可能已经在这上面吃过亏。
手机看似是个人通讯工具,实则会不断向基站发送电磁信号,而美军舰艇上的官兵手机,即便没通话,也可能因连接舰载局域网等原因,泄露舰艇的位置、通讯频率甚至人员活动规律。
更别提舰载雷达、通讯设备等发出的电磁信号,一旦被815A捕捉到,经过后端分析就能精准定位舰艇位置、判断装备性能,甚至破译部分通讯密码。
![]()
所以一碰到815A靠近,美军内部通信全部切换至军用加密链路,以此避免任何信号泄露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 815A 与美军舰艇相距有数海里,但美军依旧做出如此严苛的防控措施,足见其对该型侦察船的忌惮。
街溜子是对它战术价值的精准概括。
不同于驱逐舰、航母那种"大张旗鼓"的存在,815A电子侦察船主打一个"低调游走",凭借庞大的电子侦察阵列和超长续航能力,在西太平洋的关键海域"逛大街"。
哪里有美军舰艇活动,哪里就可能出现它的身影,不挑事、不惹事,但把对方的电磁信号摸得一清二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侦察能力,比真刀真枪的对峙更让美军头疼。
让美军忌惮的 815A 核心能力
目前中国海军已装备至少7艘815A,该船长 130 米、宽 16 米,满载排水量约 6600 吨,甲板上 4 个直径超 4 米的白色天线罩(内藏高灵敏度侦察设备)是其最显著特征。
815A的超广频段的侦察覆盖和威慑极强的电子干扰能力让其有着 “电子信号吸尘器” 的称号。
凭借其甲板上四个直径超 4 米的白色天线罩,搭载的全频段电子侦察系统可覆盖多种关键信号频段。
![]()
不仅能捕捉雷达、导弹制导等军用核心信号,连 2.4GHz 的蓝牙频段、700 - 2600MHz 的手机通信频段也在其监测范围内,还能接收 3 - 30MHz 的短波信号。
其设备灵敏度极高,即便在数海里外,也能抓取到微弱的信号发射源,这也是美军连短距离传输的蓝牙设备都不敢开启的关键原因。
该舰除了侦察,还被推测具备强大的电子干扰能力。
它既能够发射电磁脉冲,以噪声干扰的方式扰乱对方雷达、导航和通信信号。
此前美军航母舰载机在南海曾出现过因信号异常而紧急停飞的情况,其发生地点与当时 815A 的航行轨迹相吻合。
更具威慑力的是,它或许能破译对方信号协议,进而实施欺骗式干扰,比如注入虚假指令或干扰音频,以此打乱美军的指挥链路,这也是美军最为忌惮的一点。
电子战中美攻守易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对抗背后的力量与战略博弈美军第 31 远征营作为美军部署在太平洋的快速反应力量,常驻冲绳汉森营,配备有两栖舰和航空单位,具备较强的远洋执行任务能力。
而此次它面对 815A 时的被动应对,并非个例,而是美军对该型舰艇的常态化忌惮。
有军迷翻出了以往的案例,早在几年前815A靠近美军航母战斗群时,美军就曾紧急调整雷达工作模式。
而这次直接升级到"全舰关手机",说明美军对815A的侦察精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要知道,现代海战早已不是"舰炮对轰"的时代,电磁权的争夺直接决定战场主动权。815A就像一把"电磁手术刀",能精准切割对方的电磁防御网,难怪美军会如此紧张。
从装备实力来看,美军目前并无能与 815A 匹敌的专用电子侦察船。
T-AGM 级舰船主打 “导弹轨迹测量”,电子侦察能力有限;T-AGOS 级海洋监视船则因天线设备落后,无法覆盖全频段信号,综合侦察实力远不及 815A。
正如美国《新闻周刊》此前评价:“在远洋电子情报领域,中国已从‘追随者’变为‘领跑者’,美军正陷入‘被动适应’的困境。”
这种装备差距,使得美军在与 815A 的多次遭遇中,只能通过主动管制电磁设备来规避风险。
此外,815A 此次的行动是在国际公海开展,完全符合国际航行规则。
这种在合法范围内的常态化监视,实则是中国海军远洋情报搜集能力的体现。
类似的场景此前多次上演,比如 2025 年 7 月美澳等 19 国的 “护身军刀” 演习、10 月美菲澳新四国的南海联合活动,均因 815A 等舰艇的监视而被迫调整节奏,甚至提前收场。
![]()
这些事件共同反映出,在西太海域的电磁频谱战场,815A 正凭借其硬实力,成为影响区域军事活动节奏的重要力量,也标志着中美海上竞争中,电子战已成为关键对抗领域。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815A的活跃也反映出西太平洋战略态势的变化。
过去美军在西太海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凭借电磁优势掌握绝对主动权。
但随着815A、歼-20、山东舰等一系列先进装备的列装,我方已经具备了在西太关键海域争夺电磁权、制空权、制海权的能力。
美军"全舰关手机"的举动,本质上是对这种战略态势变化的被动适应。
最后想说,815A这款西太"街溜子"的名不虚传,背后是我国国防科技的快速发展。
从过去的"望洋兴叹"到如今的"主动侦察",从过去的"电磁被动"到如今的"电磁反制",这一步步的跨越,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
而美军"全舰关手机"的举动,不过是我国国防实力提升的一个小小注脚。
未来,随着更多先进装备的列装,我国在西太海域的战略主动权只会越来越强,任何试图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有力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