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看上篇:
所以,林总的路径依赖是什么呢?
有事自己亲自上,兵团司令适当分担一下指挥压力即可,有和没有区别不大。1948年9月以后南下锦州作战,大部分仍在一起机动,萧劲光和程子华仍在南北两线指挥具体方向作战,节奏正常、任务平稳,完全不似华野陈唐、韦吉、许谭那样各自统兵。
(阅读提醒,文中小黄老谢,之所以隐去全名,与101是一个道理。看官老爷们心知即可,没必要说出来。笔者并无歧视之意,实为规避敏感字眼,好让帖子安全。理解万岁。)
三、萧程刘邓背景比较
我们再回到四位兵团司令人选问题上来。
第一,萧程刘邓四人适合与否?
第二,能打的猛将们是否埋没了?
研究历史问题,有时如果适当跳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模式,从其他学科角度审视一下,能看到不一样的效果。
人事即政治,人事问题是最复杂的政治操作之一。其复杂程度堪比高次方程。
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比如x-5=0。
二次方程有两个解,比如X2-9=0。
三次以上的方程,比如X10-125X-12345=0。一般来说,高次方程的解的个数,与方程的次数相同,最多有10个解,既有实数域也有复数域。
这种方程如果一个一个地求解,既费力又没有实际意义。倒不如根据其大致范围,用近似数简单地代入试求解,虽然属于一种概略的、粗糙的解法,但不失为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这种类比和解释并不精确,只是举其大者。
东野纵队司令以上具备指挥能力的人太多了,如果按照一般程序考察、对比、衡量,意义不是很大。一者不需要,二者如果抠具体标准,谁都有过人之处,有的擅长指挥,有的精于练兵,有的情报能力突出,哪个标准作为主用呢?
我们把萧程刘邓四位代入一下,不难发现,至少他们的能力和资历符合兵团司令的位置。
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资历极其深厚,从大革命时就从军作战,井冈山时代倍受毛主席亲重,军事生涯中多次出任参谋长角色,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前夕,是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央给其的定位就是林罗之后的三号人物。打长春由他坐镇北线总领诸军,实乃不二人选,资历、威望、能力均足胜任。
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红军时代受中央委任到红25军任职,足见寄遇之深,徐、吴二位固然是红25军的灵魂和柱石,程在25军老人中威望也不低。延安整风时,聂帅回延安参会,程子华主持工作两年多,且不论批评聂帅之事做的厚道与否,程子华担负方面之帅,军事能力与综合领导能力出类拔萃,这是不容置疑的。七大候补委员,东北诸公,程子华与萧劲光、吕正操等人同列。又兼北宁线作战主要靠冀热辽部队,程子华在冀热辽的威望无人可比,他就是第二前线指挥所司令的不二人选。
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从资历上说一优一劣,劣的是缺席抗战、资历有所欠缺。优的是双红一根红苗正。在苏联与101亲密接触,他的火爆脾气与101相对沉静的性格固然不合,但不影响101对他才华的欣赏,这一点也李天佑颇有几分相似。是故力擢相对年轻的刘亚楼担任参谋长。打天津由103出任兵团司令员,年轻是年轻了些,本事足够,又长期在总部工作林罗二位首长极其信任,小黄和刘震二位给他当副手,没话说。
邓华与上述三位相比,唯一的欠缺是指挥作战方面火候略逊一二分。其他方面,资历深厚,做事严谨,综合领导能力极强。东野前几个纵队,大部分都是主力部队扩充的,1、2、4、6纵基本都以山东和华中主力为主,8、9纵冀热辽为主,3纵两者兼有之,唯独7纵是乌合之众凑起来的,新兵、游杂、矿工,再加一点冀热辽部队少得可怜的主力,邓华硬是把7纵练成一支颇有实力的部队,东总自己评价,7纵善于攻坚不善于野战。攻坚部队靠的是什么?扎实的技术战术训练和严明的纪律。7纵的变化鲜明反映出邓华的能力特点。101在军事上的眼光向来很准,重用邓华正合其理。
当然,有的人喜欢拿邓华这个兵团司令说事,尤其是与其他几位猛将对比。比如12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13兵团副司令员李天佑、14兵团副司令员小黄和刘震,这位几位单论指挥作战谁不比邓华强?
强确实强,不过综合对比一下其他因素,比如与林罗的亲近程度,综合领导能力,照顾群众公论,人品与口碑,邓华与这几位相比,都有一较之力。韩刘是外人,李过于亲近不好都抬到一线,小黄人品性格有短板。综合盘算,不远但也不算太近,又受中央信赖的邓华,拿出来应付各方期望最合适不过也。
至于韩先楚、刘震、小黄、李天佑,包括洪学智,大进军后也各自都有发展,并不算埋没,有时进步稍慢半拍,稳一稳等一等,并不是坏事。
把视野拉远,再看其他野战军兵团领导人名单,大概都是这个讲究。
附,各野战军兵团领导人名单(只列到副司令员或副政委):
一野:
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无副司令副政委(不愧是大将预备人选)
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政委徐立清(无副司令)
二野:
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老谢,副司令员王近山
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郭天民
5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副政委张霖芝(无副司令)
三野:
7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副政委姬鹏飞(无副司令)
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副政委江渭清(无副司令)
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无副职(入朝时陶勇为副司令)
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无副职
有一说一,三野兵团领导人配置着实有点弱,少配副职影响了将领们的授衔。
四野:
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兼政委),副司令员陈伯钧、韩先楚
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萧华,副司令员李天佑、彭明治
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副司令员小黄、刘震
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副司令员洪学智、贺晋年
华北:
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周士第(这位也是大将级人物)
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员葛晏春
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副司令员唐延杰
本篇完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