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中国正式发布《2025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继续稳居主榜前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紧随其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全国第11的位次,连续四年实现排名攀升,距前十一步之遥,成为头部高校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黑马”。
梳理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近五年数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进步轨迹清晰可见。2021 年,北航在软科排名中位居全国第十五,在一众 985 高校中已占据一席之地,但面对激烈竞争,上升空间仍有待开拓。
2023 年是北航开启排名连年提升的起点,该年度北航升至全国第14位。在学科评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收获颇丰,以航空航天为核心的学科群持续巩固优势,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交叉领域也崭露头角。2024 年,北航乘胜追击,排名提升至第12位。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和深造领域表现出色,受到各大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高度认可;科研层面,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使其在 “国防七子” 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防科技领域高校的标杆。
2025 年,北航再进一步,位列全国第11位,逼近国内顶尖高校的 “前十阵营”。这五年间,北航累计上升 4 个位次,在 “双一流” 高校激烈竞争的赛道上,这样的增长速度在 985 工程院校中显得格外突出,成为众多高校关注和学习的对象。
北航在软科排名中的持续上升并非偶然,是其在多个关键维度全面发力、协同共进的结果,展现了一所顶尖工科高校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竞争格局中的战略眼光与实干精神。
在学科建设方面,北航构建了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顶尖学科集群。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连续8年位列全国第一,彰显了北航在该领域无可撼动的国际领先地位。在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等细分方向,北航攻克大量航空航天领域的 “卡脖子” 技术难题,如先进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等 ,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同时,工程学进入 ESI 全球前万分之一,标志着北航在工程领域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达到了世界级顶尖水平,在航空航天工程带动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工程学科协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学科合力。
2024 年,北航设立国内首批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这一举措抢占了 “低空经济” 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制高点。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涵盖低空飞行器研发、低空交通管理、低空旅游等多个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北航整合航空宇航、控制、电子等多学科资源,致力于培养掌握低空技术核心原理与应用技能,能够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国防七子”一员,北航在国防科技领域贡献卓著。高镇同院士的结构寿命可靠性理论,为我国20余型飞机的安全服役提供了坚实保障,提升了航空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新型隐身材料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使我国在航空隐身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量子磁性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验证实超固态存在;“北航氢动一号” 全电航空发动机首飞成功,为未来航空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排名跃升,是中国高等教育建设成效的缩影。在 “卡脖子” 技术攻关、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需求下,北航以 “顶尖工科 + 优势理科 + 精品文科 + 特色医工” 的学科布局,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有望在未来书写更多 “北航高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