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书亦“橙漫山茶花”回归,战略变了。
4月11日,书亦烧仙草全新的“橙漫山茶花”全国上新,作为曾经引爆全年茶饮风潮的爆品,归来仍是顶流。
2022年,书亦首创鲜橙+山茶花乌龙的橙漫山茶花,10天卖出100万杯。而这一次,据其官方数据统计,上线仅40小时销量就突破100万杯,单日单店最高出杯465杯。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100万杯橙漫山茶花,消耗了约120000斤鲜橙。社交平台上,在刷屏的网友打卡新品的笔记中,还夹杂着几条来自书亦员工的“吐槽”——橙子不够用了,急需橙子!
01■
书亦严选专用橙
这杯“橙漫山茶花”的含金量持续提高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次书亦用于制作新品的橙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包装,且标有“书亦烧仙草”的LOGO。
茶饮品牌专供蔬果原料装盒贴标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每一颗果实都采用独立包装,意义却大为不同。
书亦品牌负责人告诉快报,三年前橙漫山茶花在爆火期间选择下架,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供应链的考量。橙子作为农副产品存在不可控性,但却对饮品风味影响很大,所以当他们着手回归计划,怀揣要做到比之前更好的决心,对橙子的选择极为严苛。
4月不仅是山茶盛开的季节,也是鲜橙上市的最佳时节。为了找到最适合橙漫山茶花的橙子,也为了保证原料的品质,听说书亦用了最朴实的办法——直接上产地去吃。
湖北秭归是知名品种伦晚鲜橙的产地,但不同果园种植、不同生长阶段的橙都会有差异,书亦的研发部就一个果园挨着一个果园去吃,吃到“感觉对了”立马掏钱包下整座果园。
为了保留最佳的口感,在24小时内采摘下果实,统一清洗、运输、单独管控,送到门店制作产品时,甚至对果皮都有高标准,对这才造就了一个个“书亦严选专用橙”。
这样一颗橙,带给“橙漫山茶花”什么不同?入口山茶花香与清新橙香交织,还带来爆汁有料、有咀嚼感的新鲜橙子果粒,并一直伴随在奶香、茶香之间。
一直以来,书亦最直击人心的Slogan是那句“半杯都是料”,除了招牌单品“书亦烧仙草”杯中一半都是料,在回归的橙漫山茶花身上,我们也可以从饱满橙香、满口橙粒察觉出书亦的“有料”。
在轻乳茶盛行的茶饮时代,书亦深挖“花香+果香”特性,结合其一以贯之的“有料”基因,让这款新品开辟出“花香水果轻乳茶”的新品类赛道,也成为行业中差异化认知的又一种表率。
02■
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书亦的机会在哪?
01 打造差异化“心智认知”
坦白来说,2025年的“橙漫山茶花”与2022年的“橙漫山茶花”在产品端有一定的差异化。不论是产品结构、风味强度、包装设计,又或者是周边产品,回归版更契合当前年轻人的爱好,质感更胜从前。
2022年的书亦很牛,首创山茶花乌龙+植物奶+鲜橙片的搭配,直接带火了山茶花茶底这一味型,也用植物基的奶茶品类开发了大众味蕾。用现在的眼光看,其实当年书亦就抓住了“花香”“鲜果”“0植脂末”几个产品关键点。
三年后的现在,这几个关键点依然是俘获消费者的核心,而书亦定位“花香水果轻乳茶”,从不同维度做了升级。
花香茶底升级,耗时3个多月最终打磨复配而成品质稳定的山茶香茶;鲜果升级,书亦严选鲜橙配合手锤SOP,将橙香酸甜调动到了极致;轻乳茶升级,使用0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的纯牛乳,每口都是轻负担的清爽。
再加上,书亦这次还做了些好玩的事儿:比如在成都、长沙双城打造山茶花地铁专列,让乘客感受书亦带来的春日花香氛围;小程序启用AR功能,进入页面扫“书亦烧仙草”门头就能看到山茶花开;全手工定制的山茶花发卡周边,代表“独一无二的山茶花,献给独一无二的你”……
除此以外,书亦烧仙草获得第三方机构灼识咨询认证“橙漫山茶花首创者”,让橙漫山茶花与书亦烧仙草打上等号,成为差异化的心智产品。
02 以大单品带品类,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其实看名字就可以知道,书亦烧仙草最强产品是“烧仙草”。但做到至今拥有18年的茶饮行业经验、5200+门店数量,书亦在自研自产、智慧供应链等方面积攒了足够实力,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在今年初,书亦一系列果香清新的轻乳茶也颇受欢迎。比如漫野苹果、漫野凤梨,现切现制水果、真实果粒、Q弹小料与绵密乳脂、悠长茶韵相互交融,比市场多见的轻乳茶更有料、更添果香特色。
这或可视为书亦对另一种轻乳茶形态的探索。
而回归的橙漫山茶花拆解了轻乳茶的四重香气——花香、果香、奶香、茶香,定位“花香水果轻乳茶”新赛道,以大单品带品类,扩大产品矩阵,增加书亦竞争力,也成为探索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03 下沉市场与多维店型
值得注意的是,书亦的门店布局策略也变了。
看准了下沉市场不光追求低价也需要品质,如今的书亦将主力店型布局在三四线城市的街铺。
下沉市场的竞争以两类为主:一类是10元以下价格带的连锁品牌,拼价格;一类是个体单店,比品质、服务或人情世故等等。而书亦有品牌势能,凭借供应链优势、产品吸引力与性价比,恰能适应下沉市场对品质升级的趋势。
而在一二线市场,书亦又有另一种打法。例如全国人流量较大的交通枢纽高铁站,书亦大概已铺设有100多家门店;近两年新开了140、150家景区店,其陈设、风格跳脱标准店之外,在旅游旺季时吸睛度高,已打磨出不错的模型。
与此同时,出海是众多茶饮品牌的选择,拓展海外市场也是书亦的目标。2024年,书亦正式成立海外事业部,在东南亚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已建设完善的供应链和团队,目前已开出55家海外门店营业了。
据灼识咨询数据,现制茶饮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8%、17.5%、20.7%、24.6%。新茶饮的规模还在无限增大,有些品牌跑得很快,也有不少品牌走得很稳。
书亦属于后者,默默打磨实力,稳步突破自我,也拥抱年轻化。每一步扎实而稳重,但从未止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