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生存的基础。每次吃完饭菜之后,就需要刷锅洗碗。很多人觉得,洗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随便冲刷一下就足够了。
殊不知洗碗不得当的话,可能全家人都会跟着生病。有个医生朋友曾经说过,这5个洗碗坏习惯会带来负面影响,让餐具变得“毒碗”。可惜很多人都有,一定要尽快改掉。
坏习惯一:脏碗泡成"细菌泳池"
有些人是因为懒,有些人是因为没时间。吃完饭之后,就把碗碟泡在水池里面,等着晚上再一起清洗。殊不知,这样做存在不少的问题。
有什么危害?
碗碟在水里浸泡着,4小时后细菌暴增300%,时间越长细菌增加得越多,最后成为了“细菌泳池”。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浸泡着,餐具上面会被细菌渗透。尤其是碗碟缝隙里面的残渣,会变成大肠杆菌的"老巢"。并且,竹木筷子、菜板等东西,还容易发霉、发黑,产生强烈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
正确做法:
最好在饭后10分钟内把碗碟清洗干净,并且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或者用干净的布片擦干。
坏习惯二:洗洁精当"不要钱"
洗碗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到洗洁精,然而很多人陷入一个误区,觉得洗洁精越多,洗得越干净,殊不知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洗洁精挤了太多,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
危害揭秘:
洗洁精里面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果洗洁精太多的话,就容易出现残留的情况。一旦把残留的洗洁精吃进肚子里面,容易引起腹泻等问题,对身体健康很不利。
有实验数据显示,洗洁精的泡沫需要冲洗15秒才能彻底干净。如果洗洁精太多,就需要更多的冲洗时间,否则容易有残留。
正确做法:
挤1颗花生米大小的洗洁精就够了,想要提高清洁效果,可以搭配热水来洗碗。60℃热水能溶解80%油污,洗洁精+热水,更加事半功倍。
坏习惯三:洗碗布变"细菌炸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很多人时候,勤俭节约也要分场合。比如,洗碗布该换就得换,否则会变成“细菌炸弹”。
长期不换洗碗布会怎么样?
每次洗碗的时候,洗碗布都要和各种油脂、污渍接触,每次洗完之后都会有些残留。一周不换洗碗布,上面的细菌就可能是马桶圈的20倍。
如果没有及时晾干,经常保持潮湿状态的话,还容易出现发霉、发黑的情况。洗碗的时候,洗碗布上面的细菌、病毒就会沾染到碗碟上面,出现越洗越脏的情况。
正确的做法:
1、选浅色竹纤维抹布,细菌不易藏。
2、每天煮沸消毒3分钟,有助于灭杀细菌和病毒。
坏习惯四:洗碗顺序乱糟糟
洗碗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油碗和饭碗最好不要混着洗。
危害揭秘:
饭碗一般都会比菜碟干净一些,如果混着洗的话,就会把油污“传染”到干净的碗碟上面,增加47%交叉污染风险!
正确的洗碗顺序:
玻璃杯→筷子、勺子→饭碗→菜碟→炒菜锅。从干净到油腻,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洗!
坏习惯五:还没干直接收起来
很多人都有这个坏习惯,碗碟洗干净之后,稍微沥水一会儿就摞起来,或者收进柜子里面,这种做法一定要尽快改掉。
会有什么危险?
如果碗碟还没有完全晾干就摞起来,或者放进碗柜里面。很容易因为潮湿而产生出大量的细菌,或者是发霉。
要知道,黄曲霉素是非常强烈的致癌物质,并且高温也无法消灭。一旦餐具被霉菌侵蚀,接着用就是很危险的一种行为,最终只能扔掉了。
正确操作:
1、洗好碗碟之后,最好放在镂空的沥水架上面晾干,并且要保持通风。
2、用干净的毛巾、布片擦拭干净,再通风一会儿。
3、放进消毒柜里面,并且要开启烘干的功能,等餐具完全烘干之后再关闭。
文末总结
“一人洗碗,全家得病”,千万别小看洗碗这件事。如果没有改掉洗碗的坏毛病,就可能会祸害全家人的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