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歌
听说梅园紫藤花开了,我很兴奋。
前一个多星期,旅游新媒体分会的朋友们拍完了樱花季,开始拍紫藤花了。我在群里请朋友关注一下梅园紫藤花的花讯并及时通知我。昨天,短视频大咖安邦给我发了个作品,微信我:梅园紫藤花已经绽放。
于是,今天上午稍晚,我就赶去梅园看花。
我的装备极其简单,一只挎包,装了相机和一瓶苏打水,天热,补充水分是必不可少的。相机是一台轻便的松下微单,配置旅游变焦镜头,从前我用单反,但现在却嫌单反太重了。另有一部配置徕卡镜头的手机,此前所用手机配置的是索尼镜头,手机的规则是到了时间就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不过索尼镜头确实不错,色彩表现相当丰富,而徕卡镜头胜在透视感和清晰度。
梅花季的梅园热火朝天,过了季节就不热闹了,停车场里只停了三分之一左右的车辆,公园门口则停着七八辆大巴,应该是旅游团队。我进入梅园时,入口处仅我一人,两位检票员在闲聊。我在紫藤花廊处并不没有看见那些旅游团队,想必他们已经跟着导游走马看景去了,几百名游客散在拥有近千亩山林的梅园里,转眼就被遮掩在草木花丛里了。
紫藤花廊在梅园西侧,正对着老大门。我走到紫藤花下时,只有三五个游人在此处悠游,大妈大姐拿着自拍杆,摆出各种姿势,不紧不慢,拍着自己与紫藤花同框的小视频,努力做出各种可爱或者美丽的表情,有人还喃喃自语地配着旁白,看了一会,我居然没有找到如苏州小玳姐一般通俗乡土的拍客。有两位大爷溜达过来,先后请我拍摄他们与紫藤花和那块梅园石碑的留影,我照例帮每人拍三张,大爷们都很满意,一位大爷还郑重道谢,并且当面点赞我:你拍得真好!
我想拍下紫藤花廊的全景,但一位大姐却延迟了我很久。她端坐在梅园的石碑旁,后背对着老大门,坐了很久,如老尼姑入定,不动不摇。如果是位窈窕淑女,摄入镜头,想必也会很不错,可惜这位大姐胖大背宽,非常肥大的一坨,让我的“钛金眼”非常嫌弃。直到一群春游踏青的小朋友前来,并在聚集在梅园石碑周围拍集体照,叽叽喳喳一通,才逼走了这位影响我镜头的大姐。
梅园的紫藤花廊以梅园石碑为中心,中间是一个圆廊,南面和北面各是一条直廊,南北直廊两侧各长着几棵苍劲虬曲老藤,老藤的枝干盘旋而上,覆盖了直廊,并在圆廊处汇合覆盖,形成了完美的花廊。仰首而望,紫藤花绽放,下垂,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花叶间有白云蓝天高高在上,数量众多的金色小蜂轻盈地飞曳,给人一种生机灵动的美感。而整个紫藤花廊呈现一片灿烂而低调的淡紫色,像一条紫龙在空中轻舞盘旋,如幻如梦,在流溢,在嬉笑,在勃勃地生长,而深深浅浅的紫,飞曳小蜂的金,在阳光下泛着点点的光,挑逗着我的眼睛和心神。
梅园的这个紫藤花廊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几棵紫藤是荣德生先生手植,已有百年历史,它们是梅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梅园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年,我关注并研究了梅园,因为从梅园的建设和景点入手的研究已经很多,我从文化和美学的视角切入,企望寻找并明确梅园在中国近代旅游上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价值,而这几棵紫藤以及花廊,就是梅园文化美学的时代性标记之一。
紫藤是中国传统园林和宅院的常用植物,李白有《紫藤树》咏叹:“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王世贞的《紫藤花歌》唱曰:“蒙茸一架自成林,窈窕繁葩灼暮阴。南国红蕉将比貌,西陵松柏结同心。裁霞缀绮光相乱,剪雨萦烟态转深。紫雪丰庭长不扫,闲抛簪组对清吟。”在民间紫藤花被寓意长寿和吉祥,它缠绕生长的特性,被视为生命力顽强、生生不息的象征。荣德生先生亲手种下了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紫藤,却修建了一个西洋风格的花廊,作为进入梅园的步道,其美学风格体现的是如此昭然明白,把这座园林的现代工商气质充分张扬在所有来客的眼前。[1]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策划主编过一套青少年世界文学名著导读,并请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作了序言,当时张先生正在我工作的学院暂住,记得张先生是大大点赞了这套书的。书中收录了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闲坐在紫藤花下,我就想起了这篇散文。绽放的紫藤花被宗璞形容成一条从空中垂下的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住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想起作家这些精彩的文字,我就忍不住引来替代自己的讲述,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2]一边喝着青柠味苏打水,我也很努力地辨识空气中那紫色的芳香,可惜,花廊太高,紫藤花离人有点远,我只感觉到了那些紫色灵动的勃勃生机。
阳光渐次升至头顶,觉得要去吃碗开原寺素面了。走过洗心泉时,居然看见一位女士安静地坐在泉边,她是在洗心吗?
江南一带的紫藤花季比较长,一般在4月初开放,花期大约30天左右,最精彩的是4月中旬至下旬。回家后,匆匆写了这篇文字,我想用这句话结尾:春天的梅园不仅有梅花季,还有紫藤花季。但相比上海嘉定紫藤园的热闹喧嚣,梅园的紫藤花廊确实稍显清冷,尚需要进一步打开。
[1]工商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进取,开拓,百折不挠。
[2]崔颢作《黄鹤楼》,其中有千古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到黄鹤楼见崔颢诗,题此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本文配图均为手机拍摄
作者简介
吴歌,文史学者,品牌战略学者,资深媒体人,研究员,江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策划,无锡荣德生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正在努力成为一名有文化有情怀的吃货和文史写手。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