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会有人要问,是否能通过某种人为的练习,能够让我们尽量把无意识和意识加以融合,把前者带来的破坏性作用降低到最低呢?这个问题,利伯曼在本书的第三部分,“超越”,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具体的技巧和方法论。利伯曼说,因为荣格的心理学理论里,也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自我超越”,它有三重含义,首先是相比过去,自己实现了品性道德,或者知识技巧上的提升;其次,自我超越是指我们对自身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能够克制缺陷,尤其是无意识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是指,我们能够关注除了自身之外,更为广大的世界。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详细的认识,利伯曼列出了一张囊括了六个具体目标的“自我超越清单”,我也特地把它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自我超越之路,是自我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之路,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利伯曼说,我们首先要培养一个强大的自我意识,目的就是在无意识企图操控我们进行破坏性活动,或者非理智决策的时候,我们的自我意识能够进行顽强的抵抗与拒绝。实际上,在人类古老的神话或者童话里,都有一个固定情节,那就是主人公因为意志不坚定,屈从于自己的本能需求,从而遭遇了灾难与挫折,例如《奥德赛》中,英雄俄底修斯就因意志软弱,被海妖塞壬的歌声所迷惑,想让座船驶向海妖所在的暗礁海域,幸亏同伴们事先用蜡堵住了耳朵,从而没有被塞壬蛊惑,尽管如此,他们也不得不把发狂的俄底修斯暂时捆绑在桅杆上。
实际上,人类心智发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超越”,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与成年时代,我们都是在父母、师长等人的支持、教导中,逐渐学会了用自我意识中的理性来进行决策与规划,同时,本能冲动能够影响我们行为的频率与力度,逐渐下滑。当然,虽然总体趋势如此,但每个人的情况却由于禀赋的差别,各不相同。在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就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成长差异,有些人能够及早地步入一种自律、自我审视的生活,而另一些人的生活就仿佛是一台失去刹车的汽车,横冲直撞。说到这里,作者利伯曼就开始为我们介绍他的一套独特的精神训练法了。根据他的说法,假使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这些训练,那么我们就能如同牛仔驯服烈马那样,最终有效驾驭我们的无意识,尽量享受它带来的灵感与经验,同时避免它调皮捣蛋。
第一步,叫“与你的无意识对话”。如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那样,要想了解无意识的需求与特征,我们首先要让自己的意识,摒弃平时那种讲求理性和逻辑的态度,和无意识展开开诚布公的对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利伯曼推荐了一种思维训练,结合了荣格创造的“积极想象”,以及冥想;目的是在对话时,你的自我意识保持清醒。我们首先为自己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闭上双眼,放开自己的想象力,逐一审视那些在你意识中涌现的东西,无论是事件、感想、人,还是抽象的概念与具象的事物,就像你在观看一部前卫的艺术电影或者舞台剧。当然,我们当然不能做单纯的看客,而是要变成这部电影或者舞台剧的现场导演,你要允许这些出现在舞台上的角色说话,哪怕他们说的再荒谬、直白甚至冒犯,我们都不要加以禁止或者删改,你要像熟悉自己的朋友一样,熟悉你无意识中潜伏的另一面。
不过,我们不能放任自己导演的这出戏无休无止地演出下去,因为时间一长,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在被无意识中的黑暗与荒诞慢慢吞噬,从而萌发恐慌、羞愧与焦虑。所以利伯曼要求我们,和冥想训练一样,当你感觉不好的时候,你需要努力运用自己的意识,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回到哪里呢?你的呼吸:保持自然的呼吸节奏,然后关注与呼吸相关的感受,包括空气进出鼻孔的凉意,以及肺叶膨胀,填满胸膛的感觉等等。当然,一开始练习的时候,你会经常走神,对于呼吸的关注保持不了多久,然后你又不知不觉回到了无意识为自己摆放的舞台或者荧幕前,沉迷于无意识制造的影像,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利伯曼说,发生了这种事,你完全不用感到羞愧、挫败,继续用自主意识,努力把自己拉回来就好了。接下来的第二步,叫“正念训练”。其实也是一种冥想,但是之前的训练,是让我们通过专注于呼吸,来训练我们对于自己精神世界内部的抽离观察;反过来“正念训练”,是训练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抽离观察。
简单来说,“正念”的训练方法就是,让我们专注于对外部世界的体验,充分调动我们的五感,也就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与触觉。但是请注意,利伯曼提醒我们,我们在调动五感来感知外部世界带给我们的信息时,不要动用价值观和情绪,比如,你看到了在城市上空聚集的乌云,感知到了逐渐增大的风力和滴落下来的雨点;那么,正念训练的模式就是,不要担心即将到来的交通拥堵与下降的气温,甚至不必匆忙寻找避雨之处,而是充分调动五感,去呼吸下雨前的空气,观察云层遮蔽阳光的过程,从而进入一种独特的,既专注又空寂的状态。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怀疑,这样做,有科学依据吗?放心,有。脑神经科学家曾经对一群进行这种想象与冥想训练的志愿者进行过脑部扫描,结果发现,当志愿者在“放任无意识进行想象”和“集中关注呼吸和外部世界”,这两种状态之间不断切换时,他们的大脑中,兴奋活跃的区域也在相应变化,放任无意识想象时,大脑中活跃的部分是“默认网络”和杏仁核,这两个地方分别负责自我关注、扩展发散思维以及情绪;而当志愿者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呼吸或者外部世界时,活跃的则是前额叶皮质,它负责的是复杂问题的决策、抽象思维等高级功能。
那么,这种让我们主动激活大脑不同区域的练习,能带来什么具体效果呢?利伯曼就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这就跟我们为了锻炼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而练习哑铃弯举一个道理:在持续频繁的练习中,默认网络,杏仁核与前额叶皮质如同被锻炼的肌肉一样,实现了自我强化:比如,杏仁核在持续练习后,活跃度降低了,这就让我们在面对从无意识中涌现的那些令人羞愧、恐惧的本能需求时,或者外界世界的变化时,产生了一种“抽离心态”。也就是说,你逐渐会用一种旁观、中立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无意识,以及外部世界的纷扰,同时增强自我意识对它们的接纳与控制。不仅如此,根据脑神经科学家的观测,在长时间进行这项练习后,志愿者的前额叶皮层出现了明显的增厚现象,默认网络中的扣带皮层,活跃度也会提升。这两个部分功能的改善与增强,有助于我们提升专注度、意志力、自我认知以及复杂问题的决策等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