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自燃事件,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新能源车还能放心开吗?怎样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使得小米被推到了舆论的中心。
随后,安徽省公安厅交通管理部门介入了调查,目前正在进行详细分析。
另外,高速路段的监控摄像头或许能提供一些重要线索。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相信很快就会真相大白。
事发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3月29日的晚上,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三个年轻女孩的生命戛然而止。
事故发生后,公众迅速将焦点放在了责任归属问题上。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到底有多“聪明”?它真的可以完全取代驾驶员吗?
从这次事故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尽管小米SU7配备了最新的NOA系统,但该系统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并非真正的自动驾驶。
从法律角度来看,驾驶员依然是直接责任人。无论智能系统多么先进,最终都需要驾驶员保持警惕并随时接管。
然而现实情况是,驾驶员没有及时减速,甚至可能过于依赖系统。
这可能是她们在危险降临时无法迅速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技术的局限性在此刻显露无遗。
根据现有信息,事发路段当时正在施工,这种复杂的路况即便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也难以应对。
去年美国IIHS进行的一项测试表明,10家车企的辅助驾驶系统在通过施工区时全部失败。
真正可靠的智能系统应该学会说“这里太复杂,交给你来处理吧。”
就像沃尔沃的Pilot Assist一样,当检测到复杂路况时会自动退出并发出双闪警告,虽然看起来不够自信,但确实能保命。
事故发生后,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调查工作上。
安徽省公安厅迅速启动了调查程序,事故现场的监控录像成为关键证据。小米公司也积极配合,提供了事故车辆的行驶数据。
这些数据将帮助调查人员还原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查明事故原因。
还有一个新进展值得注意:有记者回到事故现场,发现龙门架上安装了高清摄像头。
这或许是破案的关键,与其在网上争论车门能否打开,不如赶紧查看碰撞瞬间车门的状态。
能否从这些监控中获取车辆速度和驾驶员操作的信息,将成为调查能否深入的重要节点。
不过,龙门架上的摄像头虽高清,但在夜间、高速行驶和强光条件下,拍摄清晰驾驶员动作的难度极大。
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警方结合视频、EDR数据和现场痕迹进行综合分析。
汽车EDR数据理论上不可篡改,但读取需要车企专用解码器。这就像是让嫌疑人自己交出犯罪日记,虽然程序上合规,但心理上让人不适。
如果能引入第三方机构同步解析数据,公信力会更高。
事情发展到现在,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结果。
新闻提到,三位遇难女孩的家属已经开始分别处理后续事宜,但具体要追究什么责任、谈什么赔偿,现在连家属自己都没完全理清楚。
有一个细节特别扎心,其中一位女孩的男友在接受采访时说:“她父母接下来做什么,我不会干涉。”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尊重,仔细一想却充满了茫然和无助。三条人命背后,可能涉及三个家庭截然不同的诉求,解决起来的难度不亚于让三家车企老板坐在一起吃饭。
还有网友认为,如果家属想追责的话,男朋友也可能负有连带责任,毕竟车辆归属权的问题很模糊。
现在年轻人觉得借车是讲义气,但从法律角度看,这叫风险赠与。按照《民法典》第1213条,借车发生事故时,车主若有过错(例如未购买保险或明知对方酒驾)就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建议大家在朋友圈备注一句:车和老婆,概不外借。
现在只能期待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希望真相早日浮出水面。
以上分析基于@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的报道,具体事故原因以官方调查为准,愿逝者安息。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