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凌风
来源 | 广告案例精选(ID:ad2829)
在这个"万物皆可梗"的时代,品牌官方下场玩梗已成为最高效的社交货币制造机。俗话说,“官方整活,最为致命”,这年头官方越来越热衷玩梗和造梗。
近日,闲鱼「卖掉了」突然走红,网友将各种奇葩东西都打上「卖掉了」的水印,上至银河宇宙,下至亲朋好友,万物皆可卖。闲鱼抓住这波热度,紧跟热梗,开始了官方整活。
1
闲鱼先是发了一条博,表达「卖掉了」是对商品的最权威认可,是闲鱼最美好的词汇,邀请大家一起加入卖门。
评论区的麦当劳表示,好权威的“卖(M)掉(D)了(L)”,我就喜欢麦(M)当(D)劳(L)~。
麦当劳把"卖掉了"解构为MDL(麦当劳拼音缩写)时,完成了对热梗的巧妙收编,你小子是会见缝插针安利的。
还有顺丰同城官微大喊卖门!可真是白磷型人格,也不知道在燃什么。
紧接着,闲鱼上线「卖掉了」官方全套周边,推出了「卖掉了」官方全套周边,包括时尚的「卖掉了」T 恤、充满趣味的印章、可爱的发卡、实用的贴纸、个性的卡套以及便捷的「卖掉了」手提袋。
图源:闲鱼微博
这些周边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这些周边产品以一种极具创意的方式将“卖掉了”这个梗实体化,让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呈现形式。
想象一下,穿着印有「卖掉了」字样的 T 恤走在街上,走在街上,你就是最强“显眼包”,活脱脱自己卖自己。
不过,这套周边只送不卖,这种策略极大地激发了网友的兴趣和参与度。毕竟,谁不想免费获得带有独特梗元素的周边呢?
不仅如此,闲鱼还激情上线了「卖掉了」限定皮肤,用户只要上闲鱼就可以免费领取。
图源:闲鱼微博
有了这套皮肤, 没什么是卖不掉的。
图源:闲鱼微博
闲鱼还贴心地提供官方卖掉了水印,供网友玩梗,在各种奇葩东西上打上水印。
图源:闲鱼微博
这无疑是为网友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鼓励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卖掉了”梗的传播范围。
一时间,评论区上演大型“交易市场”,网友的p图深藏功与名。
有的网友将闲鱼好基友多邻国卖掉了。闲鱼看热闹不嫌事大,批准了。
隔壁蹭热度的麦当劳,也被网友无情卖掉,闲鱼:不是我干的,我的MDL是卖掉了。
打工人更是将这个梗玩出了新高度,有的卖掉了自己的加班时间,有的卖掉了自己的人生,这可不兴卖啊。
胆子大的人在线卖起了老板,闲鱼 :支持的请扣1234567890。
打工人最痛恨的打卡软件钉钉,也选择卖掉。
有人还卖起了闲鱼自己,以及阿里、淘宝、拼多多,闲鱼表示,主办方不参赛。
图源:微博网友
硬核网友卖起了地球,那么问题来了,卖掉了我们住哪?
看不惯微博的网友,将微博打包卖掉了,吓得闲鱼@新浪来总,网友行为与博主无关。新浪:敢在我的地盘撒野,真是胆儿肥啊。
还有人卖起了经纪公司时代峰峻,最纯恨的一集。
2
"卖掉了"这三个字原本只是闲鱼平台上最平凡无奇的功能性标注——当一件闲置物品成功交易后,系统会自动在商品图片上打上这个红色水印,向其他用户示意"此物已售"。就像大多数电商平台的"已售罄"标签一样。
但2025年初,这个工具性水印却迎来了戏剧性转折。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功能,却在网友们的脑洞下,变得异常有趣。
图源:小红书
网友们开始将闲鱼的这个“卖掉了”水印P在各种非卖品上,比如把某省市的地图打上水印,戏称“一下子把家卖了”,还有的把地铁卖掉了。
还有不少网友通过给学校或课表添加“卖掉了”的水印和售价,引发广泛传播。这种无厘头的创作方式让年轻人在调侃中释放压力,逐渐形成了梗文化的流行。
图源:小红书
不仅闲鱼上的商品被各种恶搞,就连一些知名品牌的官方账号也加入了这场玩梗狂欢。官方集体玩起了“卖掉了”梗。
一觉醒来,打开小红书,天塌了。各大品牌官方集体“跑路”,在小红书上卖官号。
图源:小红书
天猫、高德、喜马拉雅、洽洽、太二、网易、百度网盘等一系列品牌,都参与了这场热梗狂欢。纷纷开始集体“卖号”,给自己的账号P上「卖掉了」,上演一个“自己吓自己”。
网友:不敢睁开眼,希望是我的幻觉。
图源:小红书
最先上场的是一号种子选手洽洽,吐槽宠粉没人理、整活没人懂、选题没人互动,直言“官方卖掉了,躺平了”,上演一个我卖我自己。
图源:小红书
当洽洽在小红书发布"账号卖掉了,因为整活没人懂"的摆烂文学时,瞬间引爆了品牌官号的集体"叛逃"。
这条内容迅速火了。评论区涌现不少品牌集体吐槽账号难做。
网易云音乐、高德、洁柔、太二、蜜雪冰城轮番上阵卖号,队伍不断壮大。好家伙,官方也开始集体摆烂,这届官号的运营太抽象了吧。
图源:小红书
雪王直言要把总部卖掉,好大的胆子!
图源:小红书
旺仔更说出打工人心声:老板的车 卖掉。老板的楼 卖掉。 老板本人 卖掉。 全都卖掉!!!!!不想上班!!
这种趣味性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参与,形成了互动狂欢的场面,让「卖掉了」梗迅速在全网扩散。
3
“卖掉了”梗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主要原因在于其幽默性和互动性。
从传播学视角看,"卖掉了"具备优质梗的所有基因:可视化(醒目的灰底白字)、可百搭(适配任何图片)、反常规(颠覆交易常识)。更妙的是它自带的"闲鱼官方认证"属性——当网友给小蛮腰P上水印时,会产生"小蛮腰被拍卖了吗"的错觉。这种反差感,正是梗文化的魅力所在。
图源:小红书
“卖掉了”这个梗以其简单、直白且极具画面感的特点,很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无论是将其P在各种奇葩东西上,如银河宇宙、亲朋好友,还是打工人将自己P上这个水印来无声抗议工作,都充满了荒诞和幽默的气息。
图源:小红书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卖掉了”梗成为了年轻人释放压力的一种独特方式。年轻人面临着学业、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而这个梗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概念。
这种独特的“售卖”行为成为了他们释放压力、表达个性的一种途径。正如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所言:"梗文化的本质是民众通过挪用商业符号来实现自我表达。"
当打工人在工位照片上P"卖掉了"时,他们贩卖的是对996的戏谑反抗;当大学生给期末考试安排表打上水印时,交易的是对内卷的无奈调侃;甚至当网友"卖掉"微博、钉钉等平台时,折射的是对社交APP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
网友们的无限创意和脑洞大开也是“卖掉了”梗走红的关键因素。他们不满足于梗的原始形态,而是将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应用。
从把某省市地图打上“卖掉了”水印戏称“一下子把家卖了”,到给学校或个人照片添加水印和售价引发传播,网友们的每一次创作都在为这个梗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基于梗的二次创作不仅丰富了梗的内涵,也使得梗能够在不同的社交圈子和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
图源:小红书
各大品牌和闲鱼平台的主动参与对“卖掉了”梗的走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天猫、高德、喜马拉雅等众多知名品牌纷纷在自己的官方账号上P上「卖掉了」水印,开始集体“卖号”时,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品牌和平台的这种玩梗整活行为,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年轻群体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品牌曝光度和话题性。它们的加入使得“卖掉了”梗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梗文化传播狂欢。
从「我是学生,送我」的黑话梗,到「卖掉了」的水印梗,作为天然有趣的社区平台,闲鱼孵化出不少有传播性的社区文化,让许多年轻人把闲鱼当成了表达自我的赛博精神家园,吸引着更多年轻用户的涌入。
鸿星尔克的"濒临破产"人设、蜂花的"穷哭"文学。都迅速让品牌火出圈。闲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创造了"平台即梗池"的模式——它不仅玩梗,更为全网玩梗提供基础设施(水印工具、素材模板),这种"授人以渔"的策略极大延长了传播链路。
官方玩梗能够让品牌摆脱传统的严肃形象,以一种更加亲切、有趣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通过使用年轻人熟悉和喜爱的热梗,品牌能够迅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活力和与时俱进。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广告案例精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