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河南郑州一群大学生模仿春晚机器人跳舞,引发了广大群众的热议。
网友的一句“你们在模仿机器人模仿人类跳舞”,又一次提高了“AI永远战胜不了人类!”的含金量。
曾经,一句“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无人机、机器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广场上,无人机能在空中俯拍整个城市的全景;餐馆酒店里,有无数智能机器人可以将物品准确无误地送到顾客的手中,甚至在一年一度的春晚,都能看到机器人扭秧歌。
然而,就在人们享受机器人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时,上海有一家知名机器人企业却突然暴雷,不仅资金链断裂,办公室大楼也早已人去楼空,独留下被拖欠工资的上百名工人欲哭无泪!
资本的追捧与技术的探索
2025年春节,机器人跳起赛博秧歌,吸引了无数目光,而智元、优必选等机器人公司的迅速崛起,也预示着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在这片繁荣景象中,昔日的明星企业达闼机器人却渐渐衰落,面临停摆的困境。
达闼的创始人名叫黄晓庆,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之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深造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作为通信领域的专家,黄晓庆之前在贝尔实验室和UT斯达康等大公司工作过,经验很丰富。
因为对人形机器人充满热情,黄晓庆在2015年创立了达闼,他想要在这个充满未来的领域里大展身手,做出一番事业。
他在通信行业积累了多年经验,这为他后来进军机器人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初期,达闼就获得了软银高达3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之后,达闼的发展非常迅速,连续完成了六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其中,2018年的B轮融资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65亿美元,刷新了当时机器人领域的融资记录,达闼也因此成为了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热点。
不仅如此,达闼公司的发展前景还吸引了地方政府投资机构的目光。
上海城投、上海国盛以及珠海国资等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方,都对达闼进行了投资。
这些资金的注入,无疑为达闼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有助于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达闼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专注于研发云端机器人技术,他们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理念:利用“云端大脑”进行集中控制,通过5G网络进行高速连接,最终控制实际的机器人“终端身体”。
凭借这个理念,达闼的机器人技术已经在医疗、教育、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商业应用,切实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达闼掌握了很多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相关专利,其自主研发的柔性关节、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等技术,曾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在2024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达闼公司推出了一款人形双足机器人,它身姿灵活,不仅能跳舞,还能和人握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款机器人的出色表现表明,人形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也标志着达闼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更加稳固。
不过,在这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始终伴随着一丝隐患。
上市之路的坎坷与技术瓶颈
早在2019年时,达闼曾尝试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结果却没有成功。
2023年,达闼又计划在香港股市首次公开募股,当时的估值一度达到了223亿元,是国内机器人行业里非常受关注的领头羊公司。
然而,这次公开募股的计划还是没能成功,这给达闼的资金状况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与此同时,达闼的技术方向也遇到了不小的难题,云端机器人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Ginger系列机器人虽然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是动作反应很慢,延迟高达300毫秒,和行业平均水平80毫秒相比差很多。
这导致机器人的动作看起来非常不自然和迟缓,很难满足用户对流畅和实时操作的需求。
再加上,云端机器人的价格比较贵,而且部署起来也挺麻烦的,所以这两个因素就导致云端机器人很难进入普通消费者的家庭。
而想要让更多人使用云端机器人,降低成本和简化部署流程则成了关键因素。
资金链断裂与内部动荡
2024年对达闼来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因为供应链合同和知识产权纠纷,达闼多次被上海闵行区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现金流的不足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达闼开始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并通过降薪和延迟发放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为了稳定员工的情绪,管理层多次承诺会尽快解决问题,但始终没有实际行动,但眼下公司经营着实困难,员工也不得不签协议,同意公司分期付款支付工资和赔偿金。
可后来,即使员工打赢了官司,公司的账户上也空空如也,没有足够的钱支付。
而这场讨薪风波已经持续了一年,员工们奔波劳碌,却依然没有拿到应得的薪水。
与此同时,达闼内部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早在2022年6月,负责商业化的联合创始人汪兵就突然离开了公司。
之后,技术副总裁和财务总监等重要管理层人员也相继离职,这无疑让公司的情况雪上加霜。
这些管理层的离开,不仅仅是技术和经验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团队的士气,让原本就处境艰难的达闼更加难上加难。
人去楼空,帝国倾颓
之后,有记者实地探访,但结果却看到了更糟糕的情况,达闼公司的广州分公司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甚至就连门锁都生锈了。
透过落地窗往里看,宣传册散落一地,过去热闹的景象已经消失不见。
反观上海总部,也同样是一片冷清,展示云端人形机器人的玻璃柜积满了灰尘,园区招商人员说,达闼公司早就搬走了,连董事长办公室都被中介挂牌出租。
北京和深圳等地的分公司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办公室空无一人,显得非常冷清。
这家公司曾经被估值高达223亿元人民币,被誉为机器人行业的明日之星,现在却只剩下空荡荡的办公室和前来索要工资的员工,一片无奈景象。
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博弈
达闼的失败,是一场技术梦想与商业实际的冲突,也反映了整个机器人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它提醒所有追梦的人,技术进步和商业发展是漫长的道路,需要技术理想和商业现实相互配合,只关注技术创新,不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最终只会导致失败的结果。
虽然如今的达闼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创始人黄晓庆并没有放弃,他仍然积极地寻求新的投资,希望能让公司走出困境。
他经常参加各种产业论坛,并且喜欢用“机器人文明”这样听起来很宏大的概念来吸引投资者。
至于达闼的未来会怎样,没人知晓;黄晓庆的努力能否成功?也依然是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达闼的命运对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