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倒春寒遇上准时停暖:热力公司KPI比甘肃人温暖更重要?

0
分享至


就在昨夜,白塔山下的张奶奶家室温跌破了12℃。这位八旬老人摸黑翻出电热毯时,窗外的供热管道正安静得像冬眠的蛇——距离法定停暖日还有24小时,但热力公司的锅炉早已进入“节能模式"。这不是某个极寒冬季的特殊场景,而是2025年春天黄河岸边的供暖现实。当倒春寒与供暖表展开拉锯战,兰州人用体温丈量出的,不仅是春寒料峭的温度曲线,更是一个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温度刻度。

供暖时刻表的机械运作,正在制造着荒诞的温差政治。过去七天,兰州日均气温在1℃至11℃间剧烈波动,黄河风情线上的垂柳抽了新芽,可居民家中的暖气片却提前进入了“退休生活"。这种气温与供暖的错位,在兰州供热史上早有先例:2021年疫情叠加寒潮,政府曾果断提前六天供暖;2024年碧桂园小区因供暖不达标爆发集体投诉,最终以热力公司退还30%费用收场。这些案例本应成为制度优化的契机,可如今我们看到的,仍是热力公司捧着二十年前的条例照本宣科——用1990年代的气候数据来框定2025年的供暖节奏。

退费机制的形同虚设,暴露出公共服务领域的权力失衡。按照《兰州市供热用热条例》,室温低于18℃即可申请退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居民需要提交连续24小时的测温记录、第三方机构证明、甚至管道压力监测数据。去年冬天,安宁区某小区居民自发组织的“测温联盟",用物联网设备收集了三千组室温数据,最终换来的不过是每户38.7元的象征性补偿。更吊诡的是,即便成功退费,居民仍需为停暖后冻裂的水管自掏腰包——这笔账,热力公司倒是算得清清楚楚。

供暖时间的僵化背后,是利益博弈的精密计算。热力公司对“准时停暖"的执着,藏着笔经济账:提前停暖节省的燃煤成本,远高于可能产生的退费支出。2024年供热价格调整后,居民每月每平米采暖费已达5元,但供热企业仍在叫嚷亏损。这种矛盾在供暖季尾声尤为凸显:当热力公司忙着核算年度收支,居民却在为最后几天的倒春寒买单。这种错位的价值排序,让本该温暖的民生工程,异化为精打细算的财务报表。

制度的滞后性在气候变化面前愈发明显。二十年前制定的11月1日至3月31日供暖周期,已无法适应如今极端天气频发的现实。气象数据显示,近十年兰州春季低温日数增加17%,秋季寒潮提前率达43%。当武威、兰州新区等周边地区已试行“气温触发式"供暖机制,主城区却还在为是否调整供暖期争论不休。这种制度惰性,像极了黄河里搁浅的羊皮筏子——明明知道水流方向已变,却不愿调整划桨的节奏。


在九州开发区的供热调度中心,智慧大屏上跳动着全市609个供热站的实时数据。值班工程师的电脑里,存着能精确到楼栋的温控模型。技术层面,兰州完全有能力实现动态供暖——2024年新建的范坪智慧热网,可通过AI算法提前48小时预测供暖需求。但现实却是,这些科技手段更多用于应对上级检查,而非解决居民的实际冷暖。这种“智慧供热"与“机械停暖"的荒诞并存,恰似兰州清晨的牛肉面馆——老师傅明明掌握着火候的奥秘,却偏要按秒表来捞面。

改革的阻力往往藏在细节里。2023年《兰州市供热用热条例》修订时,“动态调整供暖期"的提议因涉及多部门协调而被搁置;"第三方室温监测平台"的建设因资金分摊问题陷入僵局;“供热企业退出机制"更是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神经。这些卡在实施细则里的改革,就像卡在供热管道里的水垢——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整个系统失去应有的热度。

站在五泉山顶俯瞰金城,供暖管网与黄河水系在暮色中交织成网。这些维系城市温度的毛细血管,本该流淌着制度的温情。当敦煌的葡萄种植户开始用光伏板调节大棚温度,当白银的社区供暖引入地源热泵技术,兰州主城区却还在为供暖表的毫厘之争消耗公共信任。这种反差,让人想起室外的温度计——电子屏上闪烁的“18℃"达标数据,与桥下裹着军大衣颤抖的流浪者,构成了这个春天最尖锐的讽刺。

留给金城的思考题:


  1. 当技术已支持精准温控,制度惰性是否成为供暖改革的最大障碍?

  2. 在公共服务领域,如何平衡企业效益与民生刚需的天平?

  3. 市民用物联网自测室温收集的数据,能否成为制度优化的有效推力?


下次路过供热站,不妨留心听听那些沉默的管道——它们的温度,丈量着一座城市的良心刻度。供暖改革这场持久战,需要的不仅是锅炉里的火焰,更需要制度层面的星火燎原。

法律支持

声明:本公众平台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转载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公众平台所刊载的内容、产品、服务均由品牌方提供。涉及版权、产品服务和质量等所有信息和一切法律责任由内容提供方负责,与本平台无关。文中全部内容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媒:J罗未入选大名单引争议,外界猜测因其不想踢人工草皮

西媒:J罗未入选大名单引争议,外界猜测因其不想踢人工草皮

雷速体育
2025-09-20 02:05:49
甘肃决定逮捕徐全生

甘肃决定逮捕徐全生

乐活武威
2025-09-19 21:52:38
A股:股民抓稳扶手,大资金目的达到了,下周将迎来全新的变化?

A股:股民抓稳扶手,大资金目的达到了,下周将迎来全新的变化?

小嵩
2025-09-19 16:04:36
电影《731》危险了!

电影《731》危险了!

动物奇奇怪怪
2025-09-19 16:45:43
宋伊人新片遭抵制!长相平平却资源逆天,于正对她的评价一针见血

宋伊人新片遭抵制!长相平平却资源逆天,于正对她的评价一针见血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9-19 14:53:33
邵佳一:梅州曾诞生了一位真正的球王,足球历史沉淀非常深厚

邵佳一:梅州曾诞生了一位真正的球王,足球历史沉淀非常深厚

懂球帝
2025-09-19 23:00:10
研究发现:若60岁后就不再锻炼,健康指数比坚持锻炼的人高10倍?

研究发现:若60岁后就不再锻炼,健康指数比坚持锻炼的人高10倍?

华庭讲美食
2025-09-19 16:39:52
超级利好!就在下周一!三巨头齐亮相,9.24行情一年后重演?

超级利好!就在下周一!三巨头齐亮相,9.24行情一年后重演?

陈小财
2025-09-19 20:32:48
韩国爆发大规模游行,反对中国人来韩,网友:坚决不去韩国送钱!

韩国爆发大规模游行,反对中国人来韩,网友:坚决不去韩国送钱!

青青子衿
2025-09-19 22:04:41
宋伊人合租室友被扒,本人连夜删除上万条评论,疑已出国!

宋伊人合租室友被扒,本人连夜删除上万条评论,疑已出国!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9-17 09:23:42
好消息:广东这条城际铁路可研获批并启动招标工作!全长71.6公里

好消息:广东这条城际铁路可研获批并启动招标工作!全长71.6公里

交建动态
2025-09-18 20:30:15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脊梁in上海
2025-09-18 19:07:50
美国大学研究发现:不吃南瓜和红薯的人,血糖一下就降了?可信吗

美国大学研究发现:不吃南瓜和红薯的人,血糖一下就降了?可信吗

王二哥老搞笑
2025-09-15 12:59:30
30岁林高远泪别国乒!林高远做出重大决定,16年奖金惊人曝光!

30岁林高远泪别国乒!林高远做出重大决定,16年奖金惊人曝光!

生活新鲜市
2025-09-19 12:01:15
英格兰公开赛:塞尔比两连鞭绝杀佩奇,周跃龙逆转世界冠军进四强

英格兰公开赛:塞尔比两连鞭绝杀佩奇,周跃龙逆转世界冠军进四强

世界体坛观察家
2025-09-20 02:58:51
1959年以后,彭德怀为什么摔得那么惨?黄克诚用一个玩笑说出原因

1959年以后,彭德怀为什么摔得那么惨?黄克诚用一个玩笑说出原因

秀心文雅
2025-09-19 09:20:08
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小餐饮老板,仿佛约好了一样,集体“醒”了

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小餐饮老板,仿佛约好了一样,集体“醒”了

阿伧说事
2025-09-15 15:25:30
恨美仇日的爱国,是一场生意还是无法自控?

恨美仇日的爱国,是一场生意还是无法自控?

黯泉
2025-09-17 19:39:14
谢逸枫:颤抖吧!前8月全国卖地收入腰斩,怎么办?

谢逸枫:颤抖吧!前8月全国卖地收入腰斩,怎么办?

谢逸枫看楼市
2025-09-19 22:40:17
同母不同命!这一次,58岁的姜武还是没能超越62岁的哥哥姜文

同母不同命!这一次,58岁的姜武还是没能超越62岁的哥哥姜文

松林侃世界
2025-09-20 01:19:08
2025-09-20 04:59:00
甘肃圈圈 incentive-icons
甘肃圈圈
甘肃圈子官方号
6964文章数 12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亲子
数码
教育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气候传播?南方转向?这俩可以合在一起说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