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随着两段总重近万吨的箱梁在南水北调干渠上方缓缓转动、精准对接,郑州市北部供热管网跨越国家水利“大动脉”的控制性工程顺利完成转体施工。
这一“空中走廊”的贯通,标志着郑州北部供暖管网最大技术障碍被攻克,今冬郑州市高新区、金水区、惠济区约47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将迎来稳定热源,居民供暖质量有望大幅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工程是郑州市第6个“引热入郑”项目,也是贯通巩义电厂热源与郑州主城区的关键控制性节点,其顺利完成标志着北部供暖管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10月15日全线贯通奠定基础。
此次转体的桥梁位于荥阳市王村镇,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十字交叉,全长278米、桥面宽8.5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单侧转体箱梁重量达9000吨。为避免传统挂篮施工周期长、风险高的问题,项目创新采用“转体施工”工艺:先在干渠两岸预制桥梁结构,再通过智能监测系统控制双幅箱梁同步旋转,最终实现高空精准对接。
郑州热力集团引热入郑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转体施工不仅大幅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更有效避免了施工中对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潜在影响。系统实时监测桥体平衡、转速与轨迹,并通过多重预警机制确保转体过程万无一失。
据了解,郑州市北部区域供热管网工程于2022年2月26日开工,旨在将大唐巩义电厂、中孚电厂的热源通过长输管线引入主城区。项目整体进度已达96%,建成后将新增供热面积约4700万平方米,覆盖高新区、惠济区、金水区,彻底改变北部区域依赖单一热源、供热能力不足的局面。
自2015年至今,郑州已建成6条“引热入郑”长输管网,总里程达495公里,居全国首位,总供热能力约1.7亿平方米,逐步构建起多源互补、安全稳定的城市供热格局。
随着供暖季临近,这项工程的成功推进将为郑州市民带来更温暖、更可靠的冬天。
来源:大河报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付琳丨责任编辑:杜晓华 丨监制:廖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