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泸州卫健委、红杏e生等
日前,四川泸州召开2025 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会议明确,2025 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紧扣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这一目标,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基层建设年、数智提升年三大主题活动来实现。
其中,在基层建设年实施方案里,提出了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等重点任务。特别指出,2025 年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比例要达到 45%。
1
乡村医生资格提升顺应社会进步需求
依据《医师法》,我国医生资格准入存在三种情形:
一是拥有执业医师资格;
二是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三是不具备上述两类资格的医学专业人员。
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注册范围覆盖全国,而不具备这两类资格的医学专业人员,其注册范围相对受限,主要集中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卫生机构。
医生资格准入应以执业助理医师为最低标准。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一些偏远地区,短期内难以使所有医疗机构医生达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这一最低标准,尤其是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出台了专门针对这类机构人员准入和管理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适当放宽了条件有限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准入标准。
进入 21 世纪,农村地区历经脱贫攻坚,绝对贫困地区大幅减少。这意味着,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已焕然一新,行政村范围内就读过医学专业大中专院校的人员也有所增加。随着基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健康服务的认知发生转变,自然对乡村医生的资格水平有了更高期望。
2
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向时代需求迈进
2025 年中央 “1 号文件” 提出,我国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末期至今,行政村历经多次变革,如撤区并乡、强村扩组、合村并镇等政策的实施。如今的一些行政村,范围已相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五个行政村。行政村的变化带动了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机构数量和人员结构等方面发生相应改变。
乡村医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提升其质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毕竟,乡村居民对健康的认知以及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相较于上世纪已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推进,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服务,使得村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乡镇或城市的健康服务,这也促使基层人民群众对身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需求发生变化。社会持续进步,无形中给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敲响警钟:若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村民就会选择到其他地方接受服务。
3
执业助理医师或将成为村医最低标准
根据《医师法》中关于医师注册的相关规定,执业助理医师应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通常没有独立处方权。不过,该规定有一项放宽条款,即在乡镇卫生院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助理医师拥有独立处方权限。这意味着,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若想实现执业 “自由化”,不受执业医师制约,可选择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虽然《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都规定,乡村医生并非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但同时强调优先聘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村级医疗卫生人员准入标准必然会不断提高。
以四川泸州为例,其要求 2025 年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比例达到 45%。这一要求无疑增加了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进入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现有乡村医生中部分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被淘汰,因为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优先聘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人员。
由此可见,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大多数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准入标准或将逐步提升至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为最低门槛。
本文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
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乡村白大褂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
立即查看(广告)
有其他购书需求或疑问
请扫码添加客服咨询
点赞·在看·基层医疗资讯抢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