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蒺藜===
有一味药物既透露出浓郁的地域色彩,更与一个历史典故有关。相传唐玄宗之女永乐公主自幼多病,后因安史之乱逃出宫中,流落到沙苑一带被人收养。期间其常服蒺藜子不辍,两三年后病患全无,长得美丽,肤如凝脂。安史之乱平息后,永乐公主回到宫中,让唐肃宗亦服此茶,肃宗也变得耳聪目明。为此,肃宗下令沙苑一带广种蒺藜子,并将其作为养生保健的贡品,赐名“沙苑子”。
一
沙苑子之名
沙苑子原名“蒺藜”,后为与刺蒺藜区分,《药典》将其正名改为沙苑子。在处方中也常被写作潼蒺藜,同时也有沙苑蒺藜等别名。
1.蒺藜在中药中以“蒺藜”命名的药材有两种:刺蒺藜和沙苑蒺藜。二者因何能共享“蒺藜”一名?这与其植物的生长形态有关。虽然刺蒺藜是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沙苑蒺藜为豆科黄芪属扁茎黄芪的果实,二者植物的科属不同,但它们生长时均蔓生布地,会结出黄色小花。刺蒺藜因“其刺伤人,甚疾而利”而取名,又名止行、屈人。后世又发现了同洲沙苑有一种药材其生长形态似刺蒺藜,为以示区别,故取名为“沙苑蒺藜”“潼蒺藜”。如今为了更好地区别两种药材,前者仍称刺蒺藜,后者以沙苑子为其正名,而且两者的功用完全不一样。
2.沙苑子沙苑子之名沿用地名——沙苑。《说文》云:“沙,水散石也,水少沙见。”沙苑之名形象地道出了沙苑的历史发展与气候环境。
沙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渭南市大荔县县城以南,东临黄河,处在渭河与洛河之间,属于河岸沙丘地貌类型的典型地区。在唐代之前,其气候环境温湿,以河湖湿地为主;至隋唐时期,此地成为军队牧马和驻兵场所,后逐渐退化为“其沙随风流徙,不可根植”之地。虽然由于长期过度的放牧、垦殖,导致沙苑地区成为不适合耕植之地,但却给耐干旱、恶潮湿的沙苑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因此,无论是蒺藜还是沙苑子,都反映了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与植物形态。这种特性不仅仅蕴含着农耕文化对中药文化的渗透,也给予了沙苑子独特的功效。
二
沙苑子之食用
沙苑子的食用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流体范围,如泡药酒、冲茶、煮粥等,因人而异,因需而异。
1.沙苑子茶先将沙苑子捣碎后,按4∶1比例与绿茶一同放入茶杯内,用沸水冲泡,15分钟后即可饮用。该茶具补益肾精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
2.沙苑子炖猪腰沙苑子30克,猪腰子1个。猪腰对剖,去脂膜、臊腺,冼净,与沙苑加水同炖。饮汤食肉。功能补肾固精。适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目眩耳鸣等症。
3.沙苑杜仲酒沙苑子30克,韭子10克,杜仲15克,白酒500克,浸酒。沙苑杜仲酒作为药酒具有补肾强腰的作用,用于肾虚腰痛。
三
沙苑子之功用
沙苑子根系发达、直入深地,长有根瘤,既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又肥沃土壤的特性,赋予了其特有的性能、功用特性:味甘补益,性质平和,归于肝肾经,补固同体,具有补益肝肾、固精缩尿之功。
1.肾亏沙苑子生长在风沙之地,日夜温差极大,地表干旱,但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深长的根系有效地帮助自身摄取更多水分。这样的生长环境使之既耐寒又抗旱,具有温润不燥的特点,既补肾阳又养肾阴,可用于一切的肾亏病证。特别是沙苑子根瘤有固氮的特性又赋予其固摄之功,尤其适用于肾亏引起的遗滑病症,如遗精、遗尿等。
2.肝虚沙苑子性质平和,入肝经,能养肝明目,常用于肝阴不足、目失所养引起的眼疾,如视物昏花、翳膜遮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沙苑子(潼蒺藜)与刺蒺藜同用,特别适用于老年性高血压病人,以潼蒺藜补肝肾,刺蒺藜平肝阳。用于肝肾不足、虚阳上亢之高血压,常用剂量各为15克。
在随风流沙的环境中生长蔓布,沙苑子不仅仅为自己赢得了宝贵而独特的生存空间,也为周围的土木创造了养分与资源。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与习性赋予了中药沙苑子补养固涩、阴阳双补的功用特点,正如《本经逢原》所言:“得漠北之气,性降而补,益肾,治腰痛,为泄精虚劳要药。”从地名到药名,从深扎土壤到补养肝肾,从耐旱抗寒到阴阳双补,从保土固沙到固肾护精,一味沙苑子向我们展现出地理环境对中药功效不可置疑的影响力,流露出农耕文化与中药文化的互通相依。
===潼蒺藜===
(四)刺蒺藜 沙苑子
刺蒺藜
又叫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肝经,本品质轻色白,可升可降,可散可补。它既可宣散肝经风邪,以祛风明目、除风止痒,用于治疗风热为患,以致目赤多泪、头目疼痛,以及风疹瘙痒、白风等;又能平肝息风、疏肝解郁,用于治疗肝经风邪上扰,以致头晕、目眩、头痛等症(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者也可使用);也可用于肝气郁结所引起的胸胁不舒、乳闭不通、乳房胀痛等症。另外,它还有行血去瘀之功,可用于癥瘕积聚(肝脾肿大可用),以及冠心病心绞痛。
沙苑子
又名潼蒺藜、沙蒺藜。味甘,性温。入肝和肾经。本品质体柔润,能滋补肝肾、补肾固精、益精明目,以治肝肾不足、眼目昏花、视力减退、虚劳腰痛、遗精早泄、小便频数、妇女带下等症。
【伍用功能】
刺蒺藜色白有刺,性升而散,入走肝经,为疏散风热疏理肝气之药;沙苑子色紫无刺,性沉而降,偏走肾经,为补肾阴填精髓之品。刺蒺藜以升为主,沙蒺藜以降为要。二药伍用,一升一降,一入肝、一走肾,肝肾同治,升降调和,理气散郁,平补肝肾,益肾固精,养肝明目,收缩瞳神之功增强。
【主治】
1.肝肾不足,以致头昏、目眩、视物不清等症;
2.肾虚腰酸、腰痛,遗精早泄,小便频数等症;
3.妇女带下诸症。
【常用量】
刺蒺藜6~10克。
沙苑子6~10克。
===潼蒺藜===
潼蒺藜
蔷薇目豆科植物
潼蒺藜性味归经 甘,温。①《纲目》:“甘,温,无毒。”②《本草汇言》:“味甘兼苦。” 入肝、肾经。①《本草通玄》:“走肾、肝二经。”②《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黄芪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相火炽盛,阳强易举者忌服。《本经逢原》:“肾与膀胱偏于热者禁用。”
药物配伍
乌头为之使《得配本草》;配白蒺藜,行气平肝;配菊花,滋阴肝肾、清热明目。
别 名
沙苑蒺藜、同州白蒺藜、沙苑白蒺藜(《本草图经》)、沙苑蒺藜子(《本草求原》)、潼蒺藜(《本草便读》)、沙蒺藜(《增订伪药条辨》)、夏黄草(《吉林中草药》)。扁茎黄芪 ,又名蔓黄芪。
处方名
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潼沙苑、生沙苑子、炒沙苑子、盐沙苑子、沙蒺藜等 处方中写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均指生沙苑子。为原药去杂质,淘洗干净,晒干生用入药者。 炒沙苑子为净沙苑子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补肾固精作用增强。 盐沙苑子为净沙苑子用盐水淋洒拌匀,待吸尽,用文火炒干入药者。引药下行,增强补肾固精作用。
商品名
潼蒺藜:又名潼沙苑、潼沙苑子、关沙苑、关沙苑子。为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主产于陕西大荔而集散于潼关。为地道药材,品质最优。 沙苑子:又名沙苑蒺藜。为各种沙苑子的统称。以粒大饱满、色绿褐或灰褐、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药用部位
其种子亦同等入约。
动植物资源分布
①扁茎黄芪分布辽宁、吉林、河北、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②华黄芪 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以及东北等地。同属植物直立黄芪 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药材:①扁茎黄芪 主产陕西、山西等地。②华黄芪 主产河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而尚未开裂时连茎割下,晒干后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再晒干。
拉丁名
药材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原植物①扁茎黄芪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②华黄芪 Astragalus chinensis L.同属植物直立黄芪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炮制方法
沙苑子:拣去杂质,漂净泥沙,捞出,晒干。盐沙苑子:取拣净的沙苑子,用盐水喷拌均匀,置锅内,文火微炒至于燥,取出放凉。(每沙苑子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考 证
出自《临证指南医案》;①《本草图经》:“又一种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绿叶细蔓,绵布沙上,七月开花黄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结实作荚子,便可采。其实味甘而微腥,褐绿色,与蚕种子相类而差大,又与马漂子酷相类,但马漂子微大,不堪入药,须细辨之。今人多用。”②《纲目》:“白蒺藜,结荚长寸许,内子大如脂麻,状如羊肾而带绿色,今人谓之沙苑蒺藜。”③《本经逢原》:“沙苑蒺藜,产沙苑者色微黑而形似羊肾;若色微绿,虽产秦中,非沙苑也。酒蒸捣用。药肆中以一种野田开红花之土蒺藜伪充,咬之亦生豆气,但缺处有尖钩稍异耳。”④《增订伪药条辨》:“按沙蒺藜七月出新,陕西潼关外出者,名潼蒺藜,色红带黑,形如腰子,饱绽性糯,味厚气香,滚水泡之,有芳香气者为最佳。亳州出者曰亳蒺藜,细而且瘦,性硬,泡之无芳香者次。山东出者,名东蒺藜,色黄,粒扁粗大,性更硬,最次。杨州出者为荷花郎之子、遍地皆有,土名草蒺藜,即南方红花草子之子,不入药用。”
生药材鉴定
①扁茎黄芪的干燥种子呈肾脏形而稍扁,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厚不足1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绿褐色,光滑。一边微向内凹陷。在凹入处有明显的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枚淡黄色,略为椭圆形,胚根弯曲。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气。以饱满、均匀者为佳。主产陕西、山西等地。②华黄芪的干燥种子呈较规则的肾形,颗粒饱满,长2~2.8毫米,宽1.8~2毫米。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光滑。腹面中央微凹陷处有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主产河北。显微鉴定: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栅状细胞1列,种脐部位有2列,径向35~55μm,切向约7μm,侧壁自内向外渐厚,外壁厚,有细纵沟纹,光辉带位于外侧1/5~1/8处,外被角质层,厚约1.5μm;支持细胞1列,短哑铃状,径向20~ 25μm,上部切向15~25μm,下部切向25~45μm,有纵向条状增厚纹理;营养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多皱缩,细胞界限不清。子叶细胞含脂肪油。本品以粒大饱满、色绿褐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沙苑子含脂肪油、维生素A类、生物碱、黄酮类、酚类、鞣质、蛋白质、氨基酸、及硒、铜、锌、锰、铁、镁、铬、钙等元素。种子富含油脂,约占种子重量的5%,油中至少含有14种脂肪酸,包括庚烯酸、十四酸(肉豆蔻酸)、十五酸、十六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亚油烯酸、花生酸、二十烯酸、二十二酸(山萮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总酸的40%。另含β-谷甾醇。此外,种子尚含多种氨基酸,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沙苑子甙(complanatulside,鼠李柠檬素-3,4’-O-β-D-双葡萄糖甙)。
中药化学鉴定
取本品1g捣碎,加乙醚10ml,置温水浴上回流10min,滤过,弃去醚液。残渣挥尽乙醚,加甲醇5ml,置温浴上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滴,点于层析滤纸上,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显紫红色荧光;再加甲醇2滴使斑点扩散,紫红色环内有一亮黄色环。(示黄酮化合物) 原 作 者: 中药网 文章来源: 中药网
===潼蒺藜===
潼蒺藜、白蒺藜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对,以往两药常在处方中并开为“潼白蒺藜”“二蒺藜”。二者虽在名称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外观形态、临床应用方面却大相径庭。各位朋友看到它们时,一定要区分开来。
一、基源不同,性状各异
《药典》收载潼蒺藜的规范用名为沙苑子,白蒺藜即为蒺藜。两药植物来源科属不同,用药部位及饮片性状也大不相同。
蒺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刺蒺藜、白蒺藜。饮片性状: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和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气微,味苦、辛。
沙苑子始载于《本草图经》,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因初生苗叶似刺蒺藜,故名沙苑蒺藜;又以陕西潼关产者为佳,而称潼蒺藜。饮片性状:略呈肾形而稍扁,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二、各有千秋,应用有别
按功效分类,白蒺藜归为平肝息风药,而潼蒺藜是补阳药,两者临床应用各有偏重。
功效应用:白蒺藜药性辛、苦,微温,有小毒,主归肝经,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效。蒺藜既平肝阳又散风邪,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本经逢原》称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是眼科常用之品,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用于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另外,因其轻扬疏散,可祛风止痒,皮肤科常用于风疹瘙痒及白癜风。临床常用剂量6~10g。沙苑子药性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白浊带下、眩晕、目暗昏花。临床常用剂量9~15g。
炮制选择:《药典》收载的炮制品规是炒蒺藜、盐沙苑子。蒺藜生品祛风、明目、止痒效强,用于风热目赤、翳膜遮睛及风疹瘙痒、白癜风等。炒后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及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沙苑子生品明目、缩尿力强,多用于目暗昏花、尿频遗尿;盐沙苑子更为平和,能平补阴阳,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固精作用,多用肾虚腰痛,梦遗滑精、白浊带下。
现代研究:白蒺藜具有抗肝损伤、抗心肌缺血、脑保护、延缓衰老、降血糖、降压等药理作用;临床多用于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等肝阳上扰者,角膜炎、结膜炎等肝经风热者。沙苑子具有抗肝损伤、延缓衰老、提高免疫、降压、降脂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视神经炎、玻璃体浑浊等肝肾不足者。
注意事项:气血虚弱、孕妇慎服蒺藜。阴虚火旺、小便不利者忌服沙苑子。
三、一言蔽之,区别对待
潼蒺藜、白蒺藜无论在基源性状,还是临床应用上都存在很大区别。两者虽都可明目,但主治不同。刺蒺藜辛以行散,善于疏散肝经风热而能明目退翳,主治风热上攻,目赤翳障;沙苑子味甘能补,长于补肝肾而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目暗不明,头昏眼花。具体区别总结如下: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
[2] 颜正华 主编.《中药学》.
[3] 张冰 主编.《临床中药学》.
杨凌金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业从事中药材金银花、酸枣、黄精、翻白草、桔梗、丹参、百合和功能性木本油料植物元宝枫、油用牡丹、文冠果的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示范推广、精深加工、医疗康养为一体的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先后荣获中国林草产业创新奖、中国林草产业5A级诚信企业,担任牡丹芍药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林草健康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元宝枫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生态中医药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陕西省林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牡丹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杨凌示范区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杨凌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广企业,陕西省质量诚信服务AAA级信誉单位、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先进集体、杨凌示范区第四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是陕西省科技厅认定的“陕西省药用植物示范基地”,是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陕西省定制药园”,是陕西省林业局认定的“苗木花卉产业省级示范园”,“陕西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是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元宝枫试验示范基地”、是陕西省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协会的 “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公司董事长王拉岐荣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受聘乡土专家、国家森林康养专家智库专家。
杨凌金山农业科技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致力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健康产品和康养服务。
服务热线:400 0369 665
18792811298(微信同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