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苍南中学
Science & Technology
近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自主站立控制算法”,让机器人可以在不同地形、不同姿势下,自主、平稳站起,其中苍南中学2018届校友黄涛在校创全球首个“机器人自主站立”新突破,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校友风采
黄涛
2018年毕业于苍南中学
上海科技大学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上海人工智能联合培养博士
腾讯Robotics X、上海期智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黄涛校友目前研究方向为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的全身控制算法,过往研究方向为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的智能自动化,曾在ICRA、RA-L、IROS等国际顶级机器人会议和期刊,以及ICLR、ECCV、SIGGRAPH等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会议中发表多篇论文。2025年2月研发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自主站立控制算法,实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多种姿势、场景下的起身站立,兼具高稳定性与高平滑性。
破界者宣言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自主站立控制算法
起身站立,这一动作对动态性和平衡性有极高要求,在人形机器人的上下肢配合、重心调整和平衡控制等方面,均是挑战。实现人形机器人起身站立,此前行业内采用的方法多是让机器人死记硬背一套动作运动轨迹。但一旦环境变化,机器人往往就会束手无策。为了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在各种场景下都能自主站立,黄涛校友所在的团队首创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关节力矩分配算法,通过对抗式训练使机器人能在30°斜坡、湿滑地面等9类极端场景下,以0.5秒内完成倒地→蜷缩缓冲→关节序贯发力的拟人化站立动作。
数据是支撑机器人持续进化的关键,机器人每增长一项简单的技能,至少都需要学习近百条高质量数据。黄涛校友所在的团队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其大到空间方位布局,小到物品位置、材质,甚至光线的强弱、人们的互动,都可以随意编辑,相当于为机器人打造了一个全能的模拟练兵场,在数字世界中就能高效采集优质数据。将现实重建成虚拟世界,让机器人在虚拟平台上边训练边采集数据,学成之后再将技能从虚拟迁回现实,部署到真实机器人身上,通过这样的闭环反馈,团队打通了一条虚实贯通的具身智能进化技术路线,缩短了机器人在特定环境的训练时间和成本,也提升了机器人面对不同场景的适应能力。
目前,通过这条技术路径训练出的机器人,已能精准完成插拔插销、取物装箱、实时避障等操作与移动的复杂任务,大幅缩短了训练与成长的周期。
科技先锋,未来已来
"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优雅地跌倒与站起,是赋予机械以生命的第一步。"黄涛校友所在的团队正将算法扩展至奔跑、跳跃等复杂运动模态,朝着通用人形机器人运动智能的终极目标进发。从东海之滨的苍南少年到浦江两岸的科技先锋,黄涛校友用十五年走出了一条中国AI研究者的突围之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智能时代,最硬的科技永远诞生于最柔软的人类想象力。
小编按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各种助缘,黄涛也是如此。让我们来看看,他高中时的老师们吧!
班主任(英语老师):汤如琴
语文老师:李小华
数学老师:陈德印
物理老师:项方聪
生物老师:郑莲英
通用老师:杨观书
信息老师:宋婵婵
想必他们一定都会为黄涛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感谢苍中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