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提高个税起征点vs增加退税,你选哪个?

0
分享至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个税改革的终极目标,在于打造一个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守护社会底线的容器。”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通胀年年有,但工资已经好几年没涨了。”

“6000也是低收入,起码得提高到一万吧。”

两会刚过,不少网友回味提案,觉得“最良心的”,还是提高个税起征点。恰逢3月是一年一度的退税季,“税”这个词,也高频率现身热搜——无数打工人开始盯着个税APP,想看看有没有“意外的惊喜”。

截图:小红书、微博

然而,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即便填满了所有扣除项,工资单上被划走的税款,依然有些肉疼。”

“不淡定”的评论同样不少:

“我妻子全职带娃,全家的开支都靠我这份工资,为什么不能合并计算家庭支出?”

“丁克夫妻可以享受双份专项扣除,二胎家庭反而要倒贴?”

二胎家庭

当前,在中国的个税收入结构里,约六成来自于居民工资薪金所得,剩下则主要来自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和经营所得等。一般而言,老百姓收入越高,财富越多,相应创造个税收入越高。

近几年,居民收入增长承压、国内需求不足,因此,“提升个税起征线”“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税负,增加实际到手收入,释放消费潜力”等呼声越来越高,并在两会期间达到顶峰。

然而,个税改革也绝非简单的数字调整,而是新阶段下牵动宏观战略与微观民生的关键切口,这道算术题远比人们想象得复杂。

第一道算术题:起征点的变迁

所谓的个税起征点,学术名称为“基本减除费用”,即满足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的扣除费用,按理不应征收个税。

回顾历史,我国曾因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多次修改过该数额,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算得上“大礼包”。


1980年,中国工资薪金个税起征点为800元/月,2006年提至1600元/月,2008年提至2000元/月,2011年提至3500元/月。最近的一次提升,发生在2018年四季度,定在了5000元/月,并维持至今。

算起来,1980年后的4次调整,主要发生在近20年,平均起来大约每5年调一次——距离上一次调整,已过去6年多。

1980年的上海工人

一般来说,决定是否调整起征点,主要考虑三大因素:居民生活支出、财政承受能力和物价水平。其中,首要因素是城镇居民实际生活支出水平。

2018年,我国的人均GDP尚未破万,为9780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人民币28228元,中位数为24336元,三项分别比2011年提升了约80%、29%和97%。而那一次,提征幅度为43%——5000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前瞻性,高于当时每月约4200元的家庭平均负担支出。

2024年,我国的人均GDP已来到了13445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人民币41314元,中位数为34707元,分别又比2018年提升了37%、36%和32%。

抛开汇率等因素,单纯看10万/年和每月1万这两个建议数字,相当于把起征点再提升了67%-100%,远高于此时5760元的家庭平均负担支出。

除了适度提高个税起征点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扩展和优化,也能为老百姓进一步减负。

2019年推出并延用至今的专项附加扣除共有6项,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近些年,“半老龄化”社会正在逐步形成,一方面,中年群体被养老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另一边,年轻的父母们也被精细化育儿的“军备竞赛”搞得焦头烂额。

医疗支出压力

本次两会期间,各方继续聚焦社会热点、痛点,试图从两方面提出建议、完善制度:一是提高现有项目扣除额度,例如阶梯式赡养老人扣除标准;二是增设新型扣除项目,如雇佣保姆费用等,以精准回应家庭照护负担的税负公平诉求。

第二道算术题:财政账

但凡事都有多面性。提高个税起征点,既需要权衡居民生活成本,也要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若起征点过高,会导致财政减收规模过大,可能还会加剧地方财政压力,并削弱中央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能力。

2024年,全国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前三大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3.8%、0.5%,消费税逆势增长2.6%。而位列第四的个税收入为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

从区域上看,2024年各省份的个税收入普遍不及年初的预期。前10强省份中,有8个出现负增长,其中山东(-10%)降幅最大,仅四川(+2.6%)和广东(+0.4%)实现正增长。

这一分化源于多重压力:一是2023年8月,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导致了2024年的政策性减收;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了房屋交易个税等财产转让所得收入;三是部分行业利润收缩(如制造业利润下降3.3%)与企业经营困难,间接抑制工薪阶层收入增长。

此外,物价低迷,CPI仅上涨0.2%,进一步拉低以名义收入为税基的税收增速。

由此可见,个税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转型、区域发展差异、民生保障需求等多重因素,其复杂性与系统性特征,决定了改革不能依赖“一刀切”的简单手段,需立足全局统筹施策。

个人房贷对个税亦有影响

外国经验与个税未来

探索个税改革路径时,国际经验也能提供多维度的参考。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税制设计中蕴含的“动态适应性”与“家庭本位”理念,也值得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


比如美国体系,主打“自动防通胀”和“家庭友好”,每年会根据物价涨跌自动调高起征点,保证老百姓的钱包不被通胀“啃”得太狠。

如2025纳税年度,单身纳税人标准扣除额,较2024年增加400美元至1.5万美元。此外,美国夫妻还能选择联合报税,享受更高的扣除额与更优的税率级距,相当于国家给养娃养老“打折”。

日本的特色则是“算完再交”,体现了精细化扣除与征管激励的协同。比如打工人可以收入扣完房贷、养娃、看病钱再交税,同时“蓝色申报表制度”,让规范记账、诚信申报的纳税人能享受优惠。

长期以来,日本个税自愿申报率在发达国家中属于较高水平,疏堵结合,实现了“少耍心眼多省钱”。

日本家长送孩子上学

而德国的“家庭系数法”,允许夫妻俩把工资加一起平分,比如合计12万欧元的收入,拆成两个6万单独计税,能省18%的税。若叠加子女专项扣除,四口之家的综合减税幅度可以达到46%。

不过该制度也有副作用——变相鼓励在家带娃,导致德国女性上班率只有54%,比北欧国家低一大截,每年还让官方少收200亿税款。

基于这些国际经验,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提出了结合“基准扣除+动态调整+家庭因素”的改革框架。

比如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的建议里,除了提高起征点,还应在北上广深等高成本地区试点更高标准,同时探索家庭联合申报制度,允许将0-3岁婴幼儿照护、失能老人护理等刚性支出纳入专项扣除,通过区域差异化和家庭单元计量,可以缓解高房价挤压效应与单职工家庭税负过重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提议,赡养老人应按照阶梯额度设置,比如赡养1位老人对应每月减免额3000元,2位老人对应每月4000元,3位老人对应每月5000元。

济南阳光大姐企业董事长卓长立提议,增加“养老服务和病人陪护”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考虑到现在老年群体和病人群体的花费比较多,能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58同城董事长姚劲波则提议,“雇佣保姆费用”的扣除额度,应在每年2-3万元。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个税调整更侧重中高收入者并具有中长期效应,两者需在动态评估框架中,结合目标差异与作用周期统筹考量。

总而言之,个税改革探索的本质,是通过税制设计将社会成本转化为制度红利。当家庭的教育投入、赡养支出能够获得税收补偿,当工薪阶层的收入增长不被通胀隐性侵蚀时,税法的调节功能便从简单的财富再分配升华为社会价值的再平衡。

而个税改革的终极目标,在于打造一个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守护社会底线的容器。在这个容器中,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高收入阶层的公益热情、低收入家庭的发展希望,都能找到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支点。

本篇作者 | 袁一音 | 责任编辑 | 徐涛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站在世界看中国·印尼站”3月组织企业家再次走进印尼,聚焦产业链布局与新消费趋势,全面了解印尼营商环境,汲取成功经验,探寻企业出海印尼之道。

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心理学知识:不要与血清素功能低下的人走得太近!

心理学知识:不要与血清素功能低下的人走得太近!

王国荣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025-11-01 16:35:22
深圳一涉凶案房产拍卖引30人争抢,最后以699.8万元拍出,溢价309万元

深圳一涉凶案房产拍卖引30人争抢,最后以699.8万元拍出,溢价309万元

极目新闻
2025-11-18 14:06:30
邓旭伦已任东莞市谢岗镇党委副书记,此前系石排镇党委委员

邓旭伦已任东莞市谢岗镇党委副书记,此前系石排镇党委委员

南方都市报
2025-11-19 15:54:07
最新动作!申家代表李圣律师的非常规操作,让郭家人和律师都懵了

最新动作!申家代表李圣律师的非常规操作,让郭家人和律师都懵了

瓜哥的动物日记
2025-11-19 05:34:49
什么是性成瘾?患者自述:比烟瘾、酒瘾厉害多了,比戒毒还难

什么是性成瘾?患者自述:比烟瘾、酒瘾厉害多了,比戒毒还难

泠泠说史
2025-10-30 15:20:45
特朗普不去,普京也不去,中方通知日本,不会在G20见高市早苗

特朗普不去,普京也不去,中方通知日本,不会在G20见高市早苗

头条爆料007
2025-11-19 08:06:47
赴日旅游男子称:不在乎政府呼吁,花钱是其自由,认为日本很安全

赴日旅游男子称:不在乎政府呼吁,花钱是其自由,认为日本很安全

扶苏聊历史
2025-11-19 10:00:55
杨瀚森强势归来!梦幻脚步+暴扣,开拓者惨败:1战创4项里程碑!

杨瀚森强势归来!梦幻脚步+暴扣,开拓者惨败:1战创4项里程碑!

话体坛
2025-11-19 15:01:13
部门裁员50人匿名互投,我投自己想拿钱走人,结果另外49票都是我

部门裁员50人匿名互投,我投自己想拿钱走人,结果另外49票都是我

二十一号故事铺
2025-11-17 18:00:09
双手插兜不握手,日本官员低头,不到24小时,中国又出新招数

双手插兜不握手,日本官员低头,不到24小时,中国又出新招数

公子故事会
2025-11-19 18:24:41
乌军使用ATACMS袭击俄国境内目标,美俄就结束战争秘密谈判

乌军使用ATACMS袭击俄国境内目标,美俄就结束战争秘密谈判

近距离
2025-11-19 16:45:52
赛季开始前不提前续约,明年的20+10就不是这个价了

赛季开始前不提前续约,明年的20+10就不是这个价了

篮球大图
2025-11-19 11:23:15
广东或有大交易?杜峰表态,杜润旺本人发声回应,王睿泽吐露实情

广东或有大交易?杜峰表态,杜润旺本人发声回应,王睿泽吐露实情

吴紒爱体育
2025-11-19 16:21:56
妻子逼我拿30万给小舅子买车,我62岁妈妈冷静开口:过不下去就离

妻子逼我拿30万给小舅子买车,我62岁妈妈冷静开口:过不下去就离

李子木说
2025-10-29 17:39:15
墙壁上还有女儿的血迹!受害者妈妈痛哭:怎能不恨

墙壁上还有女儿的血迹!受害者妈妈痛哭:怎能不恨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9 01:47:03
有一是一,王曼昱全运会夺冠不可怕,可怕的两次都是面对孙颖莎!

有一是一,王曼昱全运会夺冠不可怕,可怕的两次都是面对孙颖莎!

田先生篮球
2025-11-18 16:01:39
刘恺威为啥要离婚,看了杨幂的这张照片就知道了

刘恺威为啥要离婚,看了杨幂的这张照片就知道了

乡野小珥
2025-11-08 06:52:43
前NBA球员贝弗利被捕,涉重罪袭击

前NBA球员贝弗利被捕,涉重罪袭击

鲁中晨报
2025-11-19 09:40:11
11场5球!巴西再出“现象级新星”,效率远超同期亚马尔维尼修斯

11场5球!巴西再出“现象级新星”,效率远超同期亚马尔维尼修斯

夜白侃球
2025-11-19 11:06:57
美军的最后底牌,我军短期很难破解,未来台海之战或埋下重大隐患

美军的最后底牌,我军短期很难破解,未来台海之战或埋下重大隐患

芳芳历史烩
2025-11-01 19:35:58
2025-11-19 19:16:49
吴晓波频道 incentive-icons
吴晓波频道
“巴九灵”们运营的知识平台
7466文章数 4315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头条要闻

佘智江刚被引渡回国 缅甸政府突袭其名下"亚太新城"

头条要闻

佘智江刚被引渡回国 缅甸政府突袭其名下"亚太新城"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艺术
教育
公开课

《永恒之塔2》公测首日初期体验:一场令人又爱又恨的韩式MMO盛宴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教育要闻

博士扩招——是雄心,也是重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