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链条中,吴中进出口扮演关键角色——将代理业务伪装成自营出口,利用外贸资质为虚假交易披上合法外衣,每出口1美元收取0.1元服务费。其业务负责人杨锋明知相机出口存在价格异常、货物流向不合理等“红色警报”,仍持续配合操作。票货分离:通过虚开发票制造虚假进项,再利用走私回流实现“一票多用”,突破“单货一致”监管。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检察院近期披露的一纸起诉书,将江苏吴中(600200.SH)全资子公司吴中进出口及其前高管卷入一桩横跨近十年的出口退税诈骗大案。这起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4亿元,涉及境内外企业勾结、循环走私、虚假报关等复杂手段,更是暴露出我国出口退税监管体系中的深层漏洞,其规模之大、手法之专业引发市场震动。
根据衡东检察院起诉书,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吴中进出口及其时任董事长杨锋协助主犯林锡钦实施骗取出口退税。经司法会计鉴定,仅2016至2018年,吴中进出口通过虚开1.48万份发票(价税合计15.24亿元),虚构相机、镜头类商品出口1.98亿美元,骗取国家退税额高达2.42亿元,非法获利超1600万元。
案件核心人物林锡钦构建了一个横跨内地与香港的犯罪网络
境内公司虚开发票:其控制的广州臻睿等公司以4%-5.5%的“开票费”向长沙多家公司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低价分销制造“富余销项票”。
境外资金洗白:将人民币转至地下钱庄购买美元,通过香港壳公司伪造境外交易流水。
虚假报关循环走私:与吴中进出口等三家进出口公司合谋,用低价相机替换高价产品报关出口至香港,再走私回流重复利用,形成“货物空转”。
骗取退税闭环:进出口公司以虚假单证申报退税,扣除服务费后将退税款转回林锡钦团伙账户。
同时,犯罪手法突破多重监管防线,此案暴露出犯罪团伙对出口退税制度的精准利用。犯罪集团通过:
外汇造假:通过地下钱庄构造虚假外汇收汇记录,规避外汇管理局监控。
地域套利:选择不同海关分批报关,利用区域监管差异逃避审查。
时间跨期:长达8年的作案周期中,通过频繁更换合作进出口公司分散风险。
更令人震惊的是,吴中进出口在协助骗税期间业绩异常低迷,2016-2018年净利润合计不足400万元,与其非法获利形成鲜明反差。这引发对资金流向的质疑——1600万元非法所得是否通过关联交易、股东分红等途径被隐秘转移?
案件还牵出江苏吴中控股股东“吴中控股”的关联公司——苏州开天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尽管起诉书未明确苏州开天的涉案时段,但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在2018年7月被钱群英(江苏吴中现实控人)控制的吴中控股收购,而钱群英入主江苏吴中的时间(2018年2月)与吴中进出口骗税末期存在重叠。
值得注意的是,吴中进出口的1600万元退赃款由前控股股东7名原股东承担,而非现控股方。这种“切割式担责”是否涉及控制权转让时的潜在协议?加之江苏吴中今年2月已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案件可能进一步牵连上市公司治理问题。
本案是近年外贸领域骗税案的典型缩影。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2023年全国查处骗税案件超5000起,挽回税款损失346亿元。此类犯罪呈现三大趋势:
- 跨区域集团化:犯罪网络涵盖生产、物流、金融、报关等多环节。
- 高科技伪装:利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伪造交易数据。
- 上市公司卷入:部分企业利用上市地位为骗税背书,加剧查处难度。
目前,主犯林锡钦等人已获刑,吴中进出口及杨锋作为从犯面临刑事追责。根据刑法,骗取出口退税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5倍罚金。对于江苏吴中而言,除子公司可能面临的罚金外,其股价已因连续利空下跌。最近几个交易日累计下跌 33%,更出现三个交易跌停惨状。
一个精心设计的跨境骗税链条,是对上市公司合规治理敲响警钟—当资本运作与违法犯罪交织,重构企业内控与监管协作机制已刻不容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