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里,九成人都幻想着"一周翻倍"的神话,却选择性遗忘了一个老头的致富秘诀:活得足够久才是财富自由的终极密码,时间和复利会让财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以下三个故事多次出现在他的演讲和致股东信中,用以阐述复利和时间对投资的核心作用:
1. 哥伦布的“3万美元投资”——复利的时间魔法
巴菲特假设,若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在1492年将资助哥伦布环球航行的3万美元以年复利4%投资,到1962年这笔钱将增值至2万亿美元。这一故事揭示了长期复利的惊人力量:即使收益率不高,但通过足够长的“坡”(时间),财富积累可达指数级增长。正如巴菲特所言,复利的奇迹需要“活得足够久”或“找到足够长的坡”。
2. 《蒙娜丽莎》的2万美元与1000万亿美元——艺术品的复利悖论
1540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以2万美元(折算后)买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巴菲特计算,若这笔钱以年复利6%投资,到1963年将增长至1000万亿美元,远超画作本身的市场价值。此例讽刺了非理性投资选择,强调现金流的复利增值比实物资产更可靠。故事也警示投资者:看似高雅的决策可能远不如理性配置资金。
3. 曼哈顿岛的24美元与420亿美元——被低估的复利潜力
1626年,印第安人以24美元将曼哈顿岛卖给荷兰殖民者。巴菲特指出,若印第安人将这笔钱以6.5%的年复利投资,到1964年将增值至420亿美元,远超曼哈顿当时125亿美元的地产估值。这一故事揭示了机会成本的重要性:短期看似“亏损”的交易,若以复利长期积累,反而可能创造更高价值。巴菲特借此强调“耐心持有”和“拒绝短期诱惑”的智慧。
当韭菜们还在为"十年十倍股"疯狂时,真正的聪明人正在搭建能跨越牛熊的复利机器。就像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他90%的财富都是在60岁后赚到的——这大概就是对"慢慢变富"最酷的诠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