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0,上海广播电视台大型环保公益纪实节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每日鲜语《一路前行》第二季第十期将于东方卫视播出。胡歌、陈龙和“科普向导”张辰亮来到中国顶尖科学殿堂——中国科学院,实地了解科学家们的前沿科研工作,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环保方式,寻找更高阶的环保答案。
解码真菌的N种用途
胡歌陈龙用“蘑菇”造纸
在微生物研究所的菌物标本馆,品种多样的菌类标本令人惊叹。据科研人员科普,许多人会认为蘑菇十分常见,将其当作“素菜”,而事实上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在亲缘关系上跟动物更加接近。更鲜为人知的是,蘑菇中也有许多属于濒危物种,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微生物研究所推出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将濒危真菌纳入保护名录,从科学视角揭示了保护这类生物的紧迫性。此外,微生物研究所还开发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真菌应用方式,比如用真菌压制而成的皮革、用灵芝制作的纸张,还有用平菇的菌丝制成的花盆等。胡歌和陈龙跟随科研人员现场实操,用不同的真菌造纸,他们能否顺利学会“真菌造纸术”?
一直以来,如何解决塑料垃圾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胡歌等人在此前的节目中也多次参与过捡拾垃圾的环保活动,并深刻地感受到“垃圾只靠捡是捡不完”。此次环保行动者们探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找到了处理塑料垃圾的全新方式——“酶催化”。科研人员表示,他们会从垃圾场的土壤中提取微生物,再从微生物中找到相应的PET降解酶,一个小小的“酶”可以降解超过它五百倍重量的塑料。通过回收、分选、清洗、粉碎和酶催化这几个过程,塑料垃圾就能“重获新生”,变成可以重新利用的材料,真正做到循环使用。本期胡歌和陈龙亲自上手学习“酶催化”实验,他们有何感悟?
探秘“镇馆之宝”
小标本,承载大使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全馆收集了一千零二十万号标本,环保行动者在这里见到了许多“镇馆之宝”级的标本,如两千多年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钩纹皮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等。馆内数不胜数的珍贵标本,让胡歌和陈龙在震撼的同时也感到生命的沉重,小亮表示,标本对生物研究与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物种的整个种群可能因为一个标本而得到保护。比如朱鹮,曾经人们一度认为它已经灭绝,但研究所通过馆内的标本信息,在1981年找到了朱鹮的栖息地和七只存活的朱鹮,引起极大轰动,如今四十年过去,朱鹮从原来的七只发展到一万多只,已经成为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典范。
节目最后,胡歌和陈龙来到小亮的“快乐老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深入了解该社的科学手绘理念。科学手绘要求画作在保证科学的同时,又具有艺术性,比如插画师要求胡歌和陈龙现场画出一片银杏叶,并与实物做对比,经过观察,他们发现银杏叶叶片中每一根叶脉的走向居然都大有学问,这让环保行动者不禁发出了“一花一世界”的感叹。在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社长李栓科交流的过程中,胡歌等人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自然的哲学思辨,原来全球变暖对有些地区来说是福音?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沙尘暴居然也能带来好处?经此一番畅谈后,环保行动者们会有怎样全新的环保思考?
更多精彩,今晚20:20锁定东方卫视《一路前行》第二季,跟胡歌、陈龙和张辰亮一起,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求知之旅!
解锁更多精彩视频↓↓
今晚20:20
《一路前行》第二季
只有了解 才会热爱
强势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