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认真爱自己了?
是每天挤地铁时对着镜子涂抹口红,却连自己眼角的细纹都不敢细看;
是微信对话框里永远把“多喝热水”说得理所当然,却忘了给自己倒一杯温水;
是看着商场橱窗里精致的衣服首饰,笑着对闺蜜说“你穿什么都好看”,转头却对着自己的淘宝购物车删了又加。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不是“女王节”“女神节”,而是纪念全球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节日。
但翻开日历,这个节日被消费主义裹挟成“买买买”的狂欢,被鸡汤文粉饰成“女孩子要独立自强”的口号,却鲜少有人追问:我们究竟在为什么而战?
01 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驯化的
法国作家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这样的逻辑:
“女孩要乖巧,不能像男孩一样调皮”——于是你压抑天性,学会微笑时把牙齿咬得整整齐齐;
“女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于是你拼命考研考公,只为找到一个“好归宿”;
“结婚后要把老公孩子放在第一位”——于是你放弃升职机会,把工资卡交给丈夫,转头却被骂“连自己都养不活”。
这些规训像无形的锁链,把女性困在“贤妻良母”的模具里。
但你可曾想过:为什么男孩子可以留着长发穿破洞裤被夸“有个性”,女孩子纹身打耳洞就被贴上“不自爱”的标签?
更讽刺的是,当女性开始反抗这种驯化时,舆论却给她戴上“女权主义狂热”的帽子。
就像某综艺里,当女嘉宾说“我不愿意婚后和公婆同住”时,全场哄笑:“你这要求太自私了吧!”
仿佛女性的自我需求,天生就该被牺牲。
02 当她们开始“自私”,世界开始让步
你见过哪些“自私”的女人?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去世后,她拒绝所有采访,把晚年时光留给读书写作,哪怕被骂“晚节不保”;
董明珠:为了格力不退休,放弃婚姻,面对“铁娘子”的标签冷笑:“如果我不狠,格力早垮了”;
李子柒:停更两年专注生活,网友催更时她回怼:“我的生活不需要你们批准。”
这些女性的“自私”,恰恰是对命运最锋利的反击。她们不被“完美女性”的剧本绑架,而是把生命攥在自己手里。
反观那些被“无私”困住的女人:
为家庭放弃事业的女高管,离婚后被前夫嘲讽“没价值”;
边打两份工边照顾病重父母的单亲妈妈,累到晕倒却被网友指责“连累社会”;
为了男友戒烟戒酒的女孩,最后却被对方出轨:“你太完美了,我压力好大。”
这个世界从不缺“牺牲者”的掌声,却从不会给“自私者”颁奖。你活得越像“超人”,别人越觉得你该理所当然地付出一切。
03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真正的爱自己,不是买名牌包、做医美,而是学会说“不”、敢拒绝、能独处。
拒绝PUA话术:当男人说“你脾气太倔,不适合结婚”,别急着改性格。告诉他:“我倔是因为我爱自己,不是为了取悦你。”
停止自我PUA:看到镜子里的皱纹不必焦虑,那是岁月颁发的勋章;收到“女生不要太拼”的劝告时,笑着回一句:“谢谢关心,但我负责赚钱养家。”
享受独处时光:周末宅家追剧吃零食,被闺蜜嘲笑“孤独终老”时,怼回去:“孤独终老怎么了?至少不用和烂人将就。”
日本作家山本文绪曾说:“女人最大的谎言是‘我会幸福’。”
我们总以为等到结婚生子、功成名就就会幸福,但真正的幸福,是每天清晨醒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能坦然地说一声:“今天,我也值得被爱。”
结语
国际妇女节的初衷,不是歌颂女性的伟大,而是提醒全世界: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属品,不是家庭的免费劳动力,不是社会问题的牺牲品。
从今天起,把“你应该”换成“我选择”:
我选择不被“贤妻良母”的标准绑架,我的人生剧本由我执笔;
我选择不再为他人眼光修饰自己,荆棘做项链也敢披荆斩棘;
我选择爱自己——先爱自己的皱纹、缺点、脆弱,才能有余力去爱别人。
因为只有你爱自己,这个世界才会爱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