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2025年2月28日《焦作晚报》B03版
乐歌也作大江流
——李乐观谈《论语》之孔子的音乐人生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可很少有人知道,孔子竟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能弹会唱,词曲皆通,声乐并茂,蔚为大观。今天,请我市论语专家李乐观带着我们一起走进孔子的音乐人生。
赵改玲:《论语》里有许多记载孔子谈论音乐的章节,孔子真的精通音乐吗?
李乐观:孔子本身就是位大音乐家。《论语》中记载他有关音乐方面的言论近30则之多,在竹简深处,飘荡着千年不散的韶乐之音。这位至圣先师,用音乐之美撑起了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构筑起君子人格的至善之境。
上图 李乐观。(图片由本人提供)
“学如不及”的乐歌之美
孔子不是天生的音乐家,他说自己是“学而知之者”。但在学习态度上,孔子的执着和勤奋超出了一般人。在音乐领悟方面,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乐师师襄子学琴,一个乐曲练习了10天,并没有要求更换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你练得可以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却说:“我虽然熟悉了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不急,老师,我还没有领会到曲子的意境。”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可是我还不能了解作者。”再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他时而神情庄严肃穆、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向深远。孔子说:“我知道曲作者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目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后,赶紧离开座位向孔子拜了拜,佩服地说:“我好像听老师说过,这首曲子就叫《文王操》啊!”这就是孔子学习音乐的态度,他一定要将一个问题弄清楚来龙去脉,然后再去学习新的内容,这样一以贯之,所学无不精进。
“三月不知肉味”的乐歌之境
《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鲁昭公被三桓家族合力击败,被迫流亡齐国。孔子在舆论上支持昭公,面对国内复杂的形势,他也带着从政的愿望来到齐国。在一次与齐乐官谈论音乐时,孔子有机会聆听了《韶》乐。那美妙的旋律、纯正的思想、高超的技艺,深深地吸引了他。由于太过投入,他竟然很长一段时间里连自己平日最爱吃的肉都没了滋味,这种精神上的享受已经远大于口腹之欲。《韶》乐作为舜帝时代的圣王雅乐,不仅将孔子带到了音乐的审美巅峰,更体现了道德完美与艺术形式的浑然天成,让孔子在音律的跌宕中触摸到“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割鸡焉用牛刀”的反弹琵琶
从杏坛讲学到周游列国,鼓瑟、弹琴、击磬、吟唱之声一路铿锵,不绝于耳。孔子将“乐”列为六艺之末,却视其为君子人格教育的封顶之作。弟子子游当上了武城的长官,便按照孔子的教诲对当地施以礼乐教化,处处可闻弦歌之声。孔子初到武城,觉得子游用大道来治理小邑,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故而告诉他:“割鸡焉用牛刀?”但子游很认真,提出礼乐教化是解决为政者与普通百姓间矛盾的关键,只有上慈下敬,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听到子游振振有词的辩驳,孔子深感欣慰,但也意识到自己的话的确有些草率,马上向在场的弟子改口认错,不但承认了子游所言正确,为化解气氛的尴尬,故意调侃说自己刚才只是开个玩笑而已,称赞子游在礼乐教化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雅乐之集大成者
《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84年,在外漂泊14年之久的夫子回到鲁国。在历经坎坷、四处碰壁之后,他终于看清了当政者伪善的面目。伴随着老年的来临,孔子更像是一支残年的风烛,而即将一同熄灭的还有他积极入仕的念想。晚年的孔子将所有精力放在了授徒讲学和整理、恢复礼乐文化上。由于鲁是周公的封国,素有“周礼尽在鲁矣”的美誉。公元前544年,吴国的公子季札访鲁,并请求观看西周的乐舞。当为季札演唱《大雅》,他说:“多么和美啊,婉转曲折而刚劲有力。”为季札演唱《颂》,他又赞叹道:“真是美极了!五声和谐,八风协调。”这件事表明在当时的鲁国仍然保有礼乐之盛。不过,随着礼崩乐坏,鲁国也相继出现了“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等诸多僭越的行为,与其礼乐之邦的名声相去甚远。夫子作为西周文化的代表,以维护、保存礼乐制度为己任,面对当前的乱象,厘清扶正,责无旁贷。
那么,孔子为何要从《雅》《颂》入手,又有着怎样现实的意义呢?荀子云,一个人不可能不快乐,有了快乐就表现出来。但这种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发生祸乱。古代的圣王厌恶祸乱,所以创作了《雅》《颂》的音乐来引导他们,使歌声快乐而不淫荡,歌词明理而不花哨,音律婉转或舒扬、繁复或简约、清脆或圆润、停顿或急促,都用来感动人的善心,让那些邪恶之风没有土壤。这是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原则。乐正之后,孔子将《诗经》305篇皆弦歌之(能弹会唱),使“思无邪”的诗教与“广博易良”的乐教合流。通过音律的规范化,用诗乐来滋养温柔敦厚的人格,重构精神家园。
“成于乐”的终极目标
音乐的终极价值是人格的彰显,其本质不在器物形式,而在其承载的仁德精神。在孔子构筑的精神世界里,音乐既是接通天地的语言,也是修身齐家的密码。
这穿越时空的古老乐音,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报道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程红利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聂 楠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贾天罡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