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刁莉 朝政
回溯中国金融史,从简单的物物交易,到货币的产生,到与中国小农经济密切联系的传统金融业,再到在外国入侵的背景下缓慢发展起来的近代金融业,其历程不乏艰辛之处,也往往会出现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在汉口开埠后,同为英商银行的麦加利汉行与汇丰汉行的发展结果就值得细细回味。在市场竞争中,先占领市场的往往能获得更多利润,更易获得成功,这在经济学中称为先发优势。但是,在近代汉口英商银行中情况却完全不同,汇丰作为英国在汉口开设的第二家银行,却常常作为英商银行的招牌多次被人提及,发展成为英国在汉口实力最强的银行。而作为先行者的麦加利银行,相比之下却显得格外沉寂。这种看似不同寻常的情况,其实仔细分析汉口开埠后的金融史就会发现其背后的必然。
01
麦加利率先登陆
汉口麦加利银行旧址
在 19 世纪,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茶叶贸易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60%, 英商洋行接连而至。但由于当时汉口并无外国银行,汉口洋行所需贷款不得不先在上海外国银行进行结汇,然后通过上海大清户部银行转汇至汉口。这既浪费时间,又要交付汇费等费用,同时还要承受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外国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 1863 年夏天,又到了汉口的茶叶盛市。麦加利银行根据茶商们购茶春来秋去的季节性需要,派了一名英籍职员率数名华籍员工来到汉口。他们租下房屋,对外营业,向洋商们提供购茶贷款以及办理押汇业务等。两年后的 1865 年,麦加利银行在汉口英租界内(现在的洞庭街 50 号)购置了地皮,正式设立分行,固定营业。 1866 年,汇丰银行溯江而上,在汉口登陆。汇丰选择了英租界四码头的一块地皮,即现在的汉口青岛路口,在此建行营业。汇丰银行是汉口第二家英商银行,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英国银行。此后直到 1896 年华俄道胜银行设立的 30 年里,汉口的外国银行仅此两家。
茶商在向茶农收购茶叶
麦加利银行虽然最早登陆汉口,却并没有呈现出得天时、享地利、占人和的气象。它的发展远远没有汇丰那么顺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汉口茶叶生意的由盛转衰,使得麦加利银行蒙受了巨大损失。汉口是以茶叶闻名的城市,历来是长江流域的茶叶集散地。开埠后茶叶贸易陡增。据海关统计,汉口开埠后的第二年(1862年)茶叶出口量就达21.6万担,超过广州;1863年更是输出27.3万担,超出广州一倍多。汉口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大茶叶出口和交易商埠,占全国茶叶出口的60%。其中主要输出国就是英国和俄国。在贸易过程中,汉口茶商占据绝对贸易优势,使得茶商们以为摆平了英国人,垄断了国际市场,自己就成了质量与价格的唯一仲裁者,完全可以迫使英国人接受粗制滥造的产品,因此茶叶质量下降了。这导致英国商人从汉口茶叶市场上撤离,并迅速在印度殖民地建立了大型茶园。几年的实践证明印度也很适宜种植茶叶,加上科学性的种植,最终使得英商开始大量买卖印度茶。汉口对英茶叶贸易因而大幅下降。19世纪70年代,汉口茶叶贸易占整个中英茶叶贸易的90%;1880年代末,仅占到12%。在此大环境下,大批汉口英商洋行因茶叶投机而破产,把刚来汉口没多久、尚未完全立稳脚跟的麦加利银行牵连进去,使得麦加利银行资本大受打击。麦加利因此没有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02
汇丰弯道超车
汉口汇丰银行旧影
与汉口麦加利银行资本不断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口汇丰银行。汇丰银行资本充沛,背后有数家势力庞大的洋行入股注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怡和洋行。怡和洋行业务范围涉及极广,除了经营航运、造船、公用、地产等之外,还与汇丰银行一起组织“中英银公司”,作为对华铁路和矿山投资的专门机构。为了获得有关铁路等事业的合同,怡和洋行必须储备充足的白银供它所承包工程需要。而汇丰银行储备了大量白银,并可随时提供怡和洋行使用。怡和洋行一直是汇丰的大股东。及至清末民初时,怡和洋行的业务已涉及汉口商事的各行业中。在贸易上它设立了进口部和出口部,如同其他洋行一样,倾销西方工业产品,采购本地土特产、矿产原料,靠不等价交换在汉口淘金。除此外,诸如保险业、航运业、金融业、公共事业等,怡和洋行也都一一涉猎。与怡和洋行的强强联合使得汇丰银行有强大的资本保障,同时期汉口的各大钱庄为了规避挤兑风潮也纷纷接受了汇丰银行抛出的橄榄枝,各大钱庄和汇丰银行之间的信任感慢慢建立起来。汇丰银行也就成为和汉口本地钱庄、票号联系最紧密的银行之一。这为汇丰银行超越麦加利银行提供了先决条件。
汇丰银行背后不仅有强大的资本支持,而且它对于关税业务的掌控也是麦加利银行不能企及的。汉口汇丰银行开业后,正值英人赫德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位。汇丰银行立即把海关的业务一把揽到了手。江汉关将其征收的关税全部存入汇丰,存到一定的时候,便以支付我国国债的名义通过汇丰转账提走。这种无息使用周转资金,让汇丰大占了便宜。汇丰能在汉口迅速成为最具实力的银行,海关为它垫了一个大底。中国赔款年金的输送以及铁路借款的收付,也统统归该行处理。最有意思的是,汇丰的存户除了外商洋行、公司、教会外,个人客户中数中国官商最多。原因一是当时的时局混乱,豪门大户一遇风吹草动便赶紧把现金存入外商银行,而汇丰牌子硬、派头大,因此吸收到最多存款。二是一些贪官将贪污得来的钱存入汇丰,因怕被人发现,故存款用化名,所使用的印鉴也是化名的。一旦存入后,家人大多不知,即使知道有存款的也不知其化名是什么。这种“无主存款”便逐渐成了汇丰银行自己的家底。辛亥革命后,汇丰得了不少类似的意外之财。这些不费半点劲得来的钱,成了修建汉口汇丰大楼资金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汇丰还大量向外借款。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向外国举借外债4600万两白银,其中通过外商银行进行的占74%,而由汇丰一手包办的达2900万两,占63%以上。汇丰银行借此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财力,使得其资本遍布汉口各行各业,远超麦加利银行。
03
何以后来居上
19世纪末的香港汇丰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的总部设在香港,这成为汇丰银行后来居上的又一大推力。香港政府对它特别庇护,给予了很多优惠措施;同时,比起总部在国外的其他银行,也便于就近对汉口各项业务问题迅速作出判断和决策,这对资金的有效运用是非常关键的。另外,汇丰银行在经营外汇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汉口外汇行情以上海汇丰银行挂牌行情为准。汇丰汉行每天上午10时开门营业,开门前一小时上海将外汇价格密电汉行,汉行据此按银本位定出价格,在营业大厅公开挂牌(交易品种主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法郎很少)。开门后,各外国银行外汇经纪人到大厅抄录行情,尽快回报本行。买卖外汇一般先订立合同,以一个月为期,收取1%左右的手续费。交易对象有进出口洋行、外国人和买办。还视上海和汉口需要现钞程度进行申汇套购,赚取差价,甚至利用军舰航次紧急装运现钞。如在外商银行要向中国交付借款时抬高汇价,可以少付银两;在中国政府偿还外债时压低汇价,可以多索银两。汇丰银行垄断外汇、操纵汇价,不仅支持了本国的资本输出,也是对中国资产的掠夺。总之,汇丰银行想尽一切办法不停吞噬资本,进行资产扩张。据统计,汇丰银行1890年存款总额是1865年的41.8倍。反观麦加利银行,虽然它也进行各种资本掠夺,但在操控汇率方面就远远不及汇丰银行,导致其资本积累速度大大落后。再加上麦加利银行总部设立在英国,对汉口分行的各项重大决策不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其发展滞后于汇丰银行就理所当然了。
民国时期汉口街景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麦加利银行和汇丰银行被日军接管。抗战胜利后,两家银行复业,并申请加入了汉口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参加中央银行汉口分行的票据交换。其资本由各总行划拨,不再有发行钞票与独占外汇的特权。汉口麦加利银行于1949年2月15日停止营业。汇丰银行根据该行香港管辖行指示,报经金融管理处批准,于1950年3月31日起停止营业。至此,英商银行全部退出汉口。虽然麦加利银行和汇丰银行本质上是对我国实行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的一种工具,为英国商人在华贸易提供便利,赚取利润,但不可否认的是,外商银行的进入是促使汉口近代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汉口金融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英商银行带来巨额金融资本与新的金融服务、管理、经营模式,降低了汉口传统金融行业票号和钱庄所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英商银行资金储备充足、信誉良好,这对扩大汉口本地交易也是有利的。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