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的功夫,2025年即将过去2个月!
在这2个月中,发生了两件让人震惊又出圈的大事。
一件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改写中国甚至全球影史,票房屡破各项纪录,总票房已突破136亿元;
另一件则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很可能彻底重塑全球AI发展的格局。
一夜间,大街小巷都在热议DeepSeek的各种话题,创始人梁文峰也成了热度最高的网红。
DeepSeek的一夜爆火,已经开始逐渐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
最近就有一件和DeepSeek有关的事情令人意外——有人开始用DeepSeek看病了。
01
患者查DeepSeek后质疑医生治疗方案!
前几年有个顺口溜怎么说?某搜索引擎看病、癌症起步。
当然,这个说法多少有夸大的成分。目的就是嘲讽有人身体不舒服去找搜索引擎求助,给出的结论不仅不准确,甚至告诉你可能患了绝症。
然而这个说法却反映了一个客观事情,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过于繁杂,内容质量明显参差不齐。
再加上搜索引擎商业化的因素,在判断健康问题上确实会给用户造成很多误导。
“既然搜索引擎不靠谱,那就试试最新的AI技术吧。”现在不少网民在体验了AI的强大后,确实有这样的想法。
最近就发生了一起患者用DeepSeek查病后质疑医生治疗方案的争议。
有媒体报道,2月22日,广东一网名叫“孤芳自赏”医学博主发的一个帖子火了。
一天时间就获得了超15万的点赞,近3万条评论以及上万个收藏。
这位医学博士在视频中表示,他竟然被患者用DeepSeek“质疑”了。
“天都塌了!病人DeepSeek后质疑我的治疗方案,气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发现指南更新了……”
情况是这样的,有位患者在找这位医学博士看完病后,回去又去查了下DeepSeek,结果发现DeepSeek给出的治疗方案和医生的有出入,所以对此产生了质疑。
“孤芳自赏”一开始觉得“天都塌了”,结果自己一查最新的医学指南,发现患者用DeepSeek查的结果居然是对的!
原来是医院有些药没有,医生用了替代药,这才引发了误会。最后他和患者做出了解释,误会最终解除。
事情虽然过去了,可这件事却让医学博士也发出了感慨:“现在这AI也太强了吧”
这条视频下就有不少医生同行表示,他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还有位医生评论道:“自己给患者解释完病情,患者掏出DeepSeek查询,发现和医生说的一模一样,还夸他专业。感觉离下岗不远了……”
02
AI能取代医生吗?
这起事件虽然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却也证明了如今AI的强大。由此也引申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AI可以取代医生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问问DeepSeek自己,看看它到底怎么说?
DeepSeek给出的结论很明确:
AI虽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上有着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在诊断、数据处理和效率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人文属性,AI无法完全取代医生。未来的医疗,更多的是AI和医生协同合作。
发明和使用AI的终究是人,AI最终的目的始终是辅助人,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便捷更有效率,而不是以取代人为目的。
而且DeepSeek不仅列举了AI在诊断辅助、数据处理与预测、提高效率以及持续学习与改进这四个方面的优势,还指出了AI存在着缺乏人文关怀、复杂决策的局限性、伦理与责任问题、技术依赖风险等多种局限性。
其他三点自不用多说,笔者觉得AI造成的伦理问题,确实值得深入去讨论。
如果一个患者,他通过AI查病,按照AI给出的治疗方案自己开药,万一出了错,甚至危害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个责任到底由谁来承担?
换个角度来讲,即使AI某些场景比医生还厉害。可如果患者按AI的建议吃药出了问题,AI是不负责的。最终能为患者负责的还是医生和医院。
所以,至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十年甚至20年,AI都很难替代医生。
还有一点就是,AI的决策缺乏透明度。即使给出了参考文献或资料,其权威性和真实性也难以考证。这就会造成患者不信任医生的同时,医生同样也不服AI。
所以,就算AI确实给医疗带来了很多便利,可它终究是个工具,根本无法替代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临床关怀。
如果身体不舒服,最靠谱的还是去正规医院找医生。
AI的建议可以看看,但千万别自己当医生开药,毕竟健康这个事情,不能随便开玩笑!
03
百度换回20年前Slogan AI真要取代搜索引擎了!
虽然AI难以取代医生,可真的要取代搜索引擎了。
2月24日,百度更换Slogan突然就冲上了热搜。打开百度APP就会发现,开屏的Slogan已经从“百度一下,生活更好”变成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而“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恰恰是20年前百度诞生初始的第一个Slogan,这波多少有些不忘初心了。
百度这么做的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强化核心定位,回归搜索本质。
为什么这么做,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的百度是腹背受敌。
一方面,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百度的搜索引擎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2025年1月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显示,搜索引擎PC端市场份额的老大是微软的必应,份额达到了50.99%,而百度只有30.15%,排在了第二位;
而在移动端,百度的境况同样不容乐观。
虽然仍以58.6%排在第一位,但必应的市场份额也已经达到25.49%,这并不能让习惯当霸主的百度满意。
这样的局面换作当年的PC时代,那真是想都不敢想。
当年的中国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市场,真的就是“有事没事百度一下”,有事问百度是中国网民当时上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而且当年PC时代诞生的千千万万网站,也可以说完全靠百度活着。
不管是个人网站还是大网站、企业网站,能被百度收录并排名靠前,是它们的终极目标。
对当年的个人网站来说,能被百度收录就可以赚钱,这样的说法一点不为过。
而百度的竞价排名也成为大部分垂直领域拓展互联网业务的主要商业手段。
特别是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百度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地位进一步稳固,之后很多年都难以被撼动。
可惜,百度这家最初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竞争份额被蚕食的同时,这些年始终没有抓住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无论是电商、外卖以及短视频,总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另一方面,就是AI让百度的搜索优势不在,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开始由搜索引擎转向AI。
以前的学生怎么写作文?一般会搜索几个相关的话题,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参考素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
现在的学生怎么写作文?打开DeepSeek或者其他AI工具,列出文章的主题和大纲,一切皆可交给AI。
如果觉得写出来的文章AI味儿太重,还可以通过大模型检测工具进行检测,用自己的语言再改一遍就行了。
更可怕的是,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科研人员连写论文都可以交给AI,不怕AI写不出就怕你不会用。
AI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写工作报告、业务报表甚至做PPT。
前几天在b站就看到一个AI做PPT的教程。
其实很简单,先用DeepSeek提出PPT要求,DeepSeek就可以迅速生成一个详细的PPT内容框架,再将这个大纲导入通义的PPT工具,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精美的PPT。
AI的出现,不仅替代了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功能,甚至还可以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按照我们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创作和应用,这是搜索引擎做不到的。
利用AI,人们利用想象力进行发问,一个个成了写作高手、工作狂人、算命先生、风水大师......
其实百度算是国内互联网巨头里最早预见AI前景并率先发力的公司,这些年百度一直致力于AI大模型、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
文心一言是国内最早一批推出的AI产品,萝卜快跑也在去年频繁刷频,被业内直呼将改变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的命运。
可偏偏这个时候,DeepSeek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让百度猝不及防。
最讽刺的是,当笔者搜索DeepSeek程咬金这个关键词时,百度竞价排名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广告。
也许AI取代不了医生,但现在压力是真的给到搜索引擎了。
换回20年前的Slogan,说明百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到底是凤凰涅槃,还是就此蹉跎,就看百度下一步如何出招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