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扫码自费吃食堂,不安排、不陪同。如今,公务餐有了新“吃法”。近年来,多地推行公务接待“扫码用餐”,公务人员出公差就餐,不需要开具公函,只需要到机关食堂扫码付费即可。通过手机APP扫码就餐,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的同时,更确保公务用餐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从源头破除基层公务接待不正之风,刹住“舌尖上的腐败和浪费”,把基层干部从接待负担中解脱出来。(中国之声)
公务接待、公务宴请,近年来呈整体收缩态势。这种收缩,既是用餐标准刚性化、报销流程严格化的被动性结果,也是系统内各级单位主动变革、自我减负的积极成果。所谓“公务餐”,本来应该是公事公办的。以往,其之所以滋生了各种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某些人“借公事,行私心”。这里面的“私心”,有“讨好献媚”“唯恐招待不周”的患得患失,也有诸如大吃大喝、虚假报账的利己之心。为此纠偏,公务活动“扫码用餐”改革,可谓直击要害。
从反馈的信息看,公务活动“扫码用餐”成效立竿见影,省钱、省心、更“省人”。有乡镇干部现身说法,分享心得:“现在上级来我们乡镇检查,所有的接待都是统一到乡镇的政府食堂扫码用餐。以前需要纸质版的接待函,现在拿着手机扫码就可以,比填纸质版公函要节省时间,减少了陪同的时间。”“扫码用餐”“默认食堂”,这种统一安排之下,也省得纠结和张罗了,这实实在在减轻了基层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
现实场景下,所谓“工作对接”与“公务招待”,经常是一体。比如说,上级来了工作组,外地来了考察团,当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除了在工作层面做好衔接、配合,还要“管饭”。这种“管饭”,往往还不是“提供餐食”那么简单,而还夹带着“联络感情”“赚印象分”“积攒人脉”的考虑,于是乎难免就要好酒好菜、推杯换盏一番。这一“工作对接—公务招待”混杂的模式,导致了很多问题。而公务活动“扫码用餐”,则有助于进一步将两者剥离、理顺其中关系。
其实,迎来送往、请客吃饭,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接待者劳心费神,很多被接待者,其实也是勉为其难地“例行赴宴”,未必真的是多想吃喝,而也可能是怕予人口实,留下个“驳人面子”“不近人情”的名声。心思太重、彼此都累,倒真的不如直接去食堂“扫码用餐”,照章办事、简单愉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